空襲紫禁城:民國初年的張勳復辟鬧劇
北京的紫禁城建於1420年,一貫被視作中國的絕對權力中心。經歷約五個世紀的風風雨雨,見證過衆多帝皇將相的興衰敗亡。
直至1917年,這座古樸的宮殿被轟炸聲打破寧靜!
1916年6月6日,自封中華帝國皇帝的袁世凱在憂懼中暴斃。他的突然去世,預示着中國將正式步入軍閥混戰的時代。各路來源不同的豪傑們忙於互相攻伐,整個社會更是陷入一片混亂。
反倒是依然有前清皇室居住的紫禁城,因不受外界關注而格外安逸,險些悄悄度過這段黑暗日子。
正所謂樹欲靜風不止。儘管清帝早已宣佈退位,但不少前遺老軍閥仍然對其保持相當忠誠。其中就以長江巡閱史張勳最爲典型。不僅堅決剪掉自己的辮子,連投靠過來的部下都必須效仿。因而在朝野內外獲得“辮帥”諢名,整支部隊都稱戲稱爲“辮子軍”。
此時,段祺瑞和黎元洪正忙於爭權奪利,給北京城留下一個巨大真空。1917年6月,張勳便率領5000辮子軍北上,強行解散了黎元洪的國會。繼而在7月1日再搞猛料,派兵簇擁着廢帝溥儀去紫禁城宣佈復辟,甚至還招來曾經的維新派大佬康有爲自己站臺。
隨着復辟消息不脛而走,全國上下一片譁然。當時僅在北京本地,就有14家報社停刊以示抗議。遠在南方的各省,也有召開萬人會議聲討張勳開倒車。孫中山更是在上海發討逆檄文,準備親自前去武力鎮壓。
唯有暫避天津的段祺瑞是樂見其成。由於張勳入城後解散國會、驅逐黎元洪,等於是幫他消除了一個強大政敵。若是再能趁亂補刀,無疑會給再度執政添加重要砝碼。故而打起“維護共和”、“反對復辟”的旗號。緊接着在馬廠發佈“討逆檄文”,自任討逆總司令,力爭要在其他軍閥抵達前控制北京。
當年7月7日,段祺瑞的討逆軍兵分兩路直指北京。由於具有絕對的實力優勢,所以自開打起就呈現出碾壓之勢。但包括溥儀、張勳在內的復辟派卻認不清形勢,始終不肯將從天而降的虛銜拋棄,從而惹來傷害性不強、侮辱性極大的空襲事件。
到了11日,死守豐臺的辮子兵們突然被嚇得魂飛魄散。他們驚恐的發現,自己頭上竟冒出三隻發出巨大轟鳴聲的“鐵鳥”。其實是段祺瑞下令起飛的3架法式高德隆教練機。他們從京郊南苑的機場出發,不一會就抵達目標區域。
辮子兵哪裡見過此等陣仗,紛紛作鳥獸散。於是,3架高德隆飛機便轉向達南河畔的辮帥張勳府,向毫無防備的目標投下了一枚炸彈。接着更是掠過紫禁城上空,將更多炸彈投擲下去。
在此期間,有3炸彈直接命中紫禁城。其中第1發落在隆宗門,炸傷一個正在擡轎的轎伕。第2發落在御花園池子旁,將皇家園林的一角摧毀。第3發落到隆福門的瓦檐上卻沒有爆炸,還是把附近的太監們都嚇得屁滾尿流。最後,3架高德隆飛機揚長而去,只留下驚愕的溥儀等人在原地凌亂。
即便以當時標準衡量,高德隆都只能算是一種相當簡陋的武器。因爲只被設計於訓練新手飛行員,所以並沒有投彈裝置,只能丟擲小型手榴彈。
1913年,民國在北京開辦航校,由大總統曹錕出面訂購12架。除日常教學任務外,還參加過壓華北農民起義的軍事行動。但因爲經費匱乏,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很快就只剩下4架還能勉強飛行。
然而,正是這3架臨近報廢的小飛機,在北京取得類似於後來原子彈炸廣島、長崎的驚人效果。當炸彈落下時,溥儀正在書房唸書,被門外突然傳來的爆炸聲和尖叫聲嚇得渾身發顫。先是在混亂中被一羣太監塞回養心殿,隨後索性躲進臥室裡惶惶不可終日。
不久,紫禁城的護軍趕緊喝令女眷和無關人等躲回自己房間。同時把廊上的擋雨的竹簾放了下來,成爲中國歷史的第一次防控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向來強硬的張勳也害怕空襲。他在當晚就躲進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任由手下的辮子軍向段祺瑞繳械投降。至於困守紫禁城的皇室,則是靠打電話向外界宣佈“投降”。
7月12日,溥儀的情緒已恢復穩定,在紫禁城內宣讀起人生中的第二封退位詔書。至此,這場持續不到半個月的復辟鬧劇便宣告終結。畢竟,野心再大也很難超脫於固有認知。以至於在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新科技面前,都會失態到手足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