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藏股規模創新高 陸股投資機遇與挑戰 Feat.瑞銀資產管理

中國股票或陸股基金近年來讓投資人相當失望,2024上半年的回報率遠低於全球股市,中國大陸的內需經濟並不搭配它的大型經濟體生產力。施斌對此首先指出,2024年讓它印象深刻的是中國政府想支持的一些行業並沒有看到明顯的改善,例如房地產,甚至偏弱的實際情況超過大家的預期。由於房地產佔中國GDP比重還是很大,如果房地產市場如果明顯恢復,整個經濟增長可能就只有低水平,且會在這個水平上維持很長的一段時間。另外,高端侈奢品消費、全球消費品品牌最近在中國市場明顯下滑,反映出中國市場目前還在一個「比較長的結構性調整」的過程,結構性問題也不是馬上能夠解決,需要很長的時間逐步解決。

美股、日股和臺股今年上半年先是一再創新高,接着7、8月出現激烈震盪,中國股市反之相對安靜。施斌說,「我覺得這是市場正常的表現」,每個市場有每個市場的特點、每個市場也有各自的問題。美國來說,美國經濟總體上表現還不錯,但投資人對美國經濟的預期也非常高,且因爲比較高的利率實際上已造成美國很多行業出現些許放緩的跡象,而美國經濟雖然還不錯,可是也看到美股已經很高,「很多東西都很貴啊」,不只物價、服務價格,連股票都很貴。

中國部份,旇斌表示,很明顯與美國不太一樣,中國的問題是整個經濟還在經歷一個比較痛苦、且漫長的結構性調整過程,人口不增長、消費升級也不像以前那麼強勁,所以雖然中國股市估值比美國要低很多,相較起來差不多低了一半,但目前看來仍然沒有看到大幅反彈或者反轉上升的跡象,外資流入也不是非常踊躍。

然而,施斌強調,投資人經常會受到情緒化影響,往往股價在高點的時候,會覺得什麼東西都好,所以會出手買;一旦股價低點的時候,投資人就覺得什麼東西都不好,所以會去賣掉,「這樣就是犯了投資最基本原則的錯誤!」因此一般散戶會在高點買、低點賣。這就是投資最需要的「避免情緒化反應」。

此外,散戶也只以價格、投資盈虧來決定賣出或買進,施斌覺得,這樣看問題,「看得太表面了」,一般投資人沒有看到盈虧後面的邏輯、後面的原因。他建議,投資時實際上要理解 到底做對、還是錯,應該去看背後的原因。

身爲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投資的團隊領導人,施斌表示,職業投資者比一般散戶有一定的優勢,機構法人投資會看得更長、看得更深,更加註重基本面,比如瑞銀資產管理投資的很多公司實際上是具備全球競爭力。他在節目中,詳細介紹一家中國公司,專門做汽車玻璃,大陸市場市佔率70%、全球市場市佔率30%,並不因爲中國市場本身疲弱,就把所有的公司都屏蔽掉了,從投資的角度來講,實際上也是一種情緒化的表現。

施斌從事股票投資超過30年,經歷過不少風浪和市場轉折,他說,能每次超越週期,自己的投資理念就要保持「對市場的謙卑」,如果自己決定對了,自己會堅持;但若自己意識到自己錯了,就應該繼續修正,而不是堅持自己的錯,因爲一旦堅持自己的錯誤,會走向一個死衚衕,根本上就是「工作了30年,學習了30年!」

此外,施斌也表示,雖然團隊中有許多研究員,但至今他仍會親自研讀第一手資訊、喜歡直接決定投資策略,因爲不是第一手資訊也容易被屏蔽。一如訪談前面談及,股價的貴和便宜不該是投資判斷對與錯的一個標準,而是要看它的基本面有沒有支撐,如果條件持續變好中,實際上股價就還會有所表現,像臺積電的行業地位沒人可以取代,雖然中國市場過去4年表現都不特別好,但法人投資者確實也看到很多優秀的公司,實際上的估值是非常低的,大家只要情緒稍微轉變一下,這些公司的股價可能會比現在要高很多,就因爲它目前是被低估的,

施斌指出,在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挑戰的過程,法人投資者要看到「挑戰中的機會」,很多公司即使經濟放緩仍能持續獲取市場佔比,能在增長不那麼快的餅當中,切到了更大的一塊餅,「這種公司是應該是值得關注的!」。而作爲國際投資主導者之一的瑞銀資產管理,更重視這段期間能切入國際市場大餅的中國公司,能從很難經營的中國大陸市場、再躍向國際,企業的競爭力肯定是非常強勁的,這類公司需要的是培養國際營銷能力,建立品牌力,讓全球消費者認同,就像80年代的日本品牌後來蛻變爲全球品牌。

優秀的陸企持續在強化競爭力,之外,施斌也提醒,許多公司覺得自家股票被低估,現在利率較低,這些公司的現金流也很好,因此愈來愈多公司開始回購(實施庫藏股),因此目前的回購、分紅處於歷史上很高的水準,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大陸市場最近表現不強勁,但也不應該完全放棄這個希望,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中國公司長遠來看,回報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