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000公里,“中國智造”手術機器人助力珠海醫生遠程爲新疆患者手術
主刀醫生在廣東,患者在新疆,空間上的距離並沒有阻斷手術的順利進行。近日,中大五院院長林天歆主刀,成功開展了一臺跨越5000多公里的遠程國產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左側腎盂輸尿管成形術,爲一名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伴腎積水的新疆喀什患者解除了病痛。
一次手術:隔空操刀千里之外除病痛
3個月前,60歲的孔阿姨左側腰部突然疼痛,檢查發現左腎積水,但沒有引起重視;近日,她疼痛逐漸加重,到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喀地一院”)完成各項檢查後,被確診爲左側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伴腎積水,需要手術治療。
相比傳統腹腔鏡下微創手術,手術機器人不僅能提高手術精準性和穩定性,還可有效減小手術創口、縮短術後恢復時間、減少術後併發症。
爲進一步降低手術風險,保證手術效果,經林天歆團隊、喀地一院泌尿外科團隊討論後,建議患者進行機器人輔助手術,經評估和溝通確認後,手術機器人非常符合患者的各項要求。
手術於7月23日進行,由林天歆在廣東主刀實施手術。
“跨越5000公里,但5G信號檢測正常、機器人測試正常、畫面延遲最大不超過70ms,跟在病人牀旁手術一樣感覺不到延遲,患者成功麻醉、患者體位已按要求擺放……”手術當天,喀地一院泌尿外科團隊完善術前準備後,林天歆在5000公里外,全神貫注地坐在機器人操控臺前,看着屏幕上的手術室實時畫面,開始實施手術。
術中,他熟練地切換腔鏡視野的遠近和位置,儘可能清晰地觀察到病竈的具體位置和周圍結構,操控着能360度自如活動的機械臂,靈活地完成建立通道、切除梗阻、精密縫合,引流、閉合切口……在廣東、喀什專家團隊1個多小時的密切配合下,手術順利完成,術中出血不到10ml,第2天患者即可下牀活動。
此外,術中林天歆一邊遠程“操刀”,一邊對手術中每個技術細節的講解,傳授的經驗,使兩地學者受益頗豐,深受啓發。
“此次,5G 遠程機器人泌尿外科手術項目落地喀什,得到了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的大力支持。”喀地一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吳源泉表示,近年來,依託廣東援疆力量,醫院聚焦醫學前沿領域,持續取得突破性成果,進一步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惠及和造福了一方百姓,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一致認可。該手術的成功實施,是醫院在醫療技術創新方面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爲喀什地區患者帶來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手術選擇。
一種示範:“中國智造”爲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爲特徵的生產力。”衛生健康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爲動能,爲疾病的診療提供了新手段。
林天歆表示,作爲大學附屬醫院,進一步推動臨牀診療技術創新、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增進人民羣衆健康福祉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創新的靈感應該來自於臨牀痛點,來自於醫生的迫切需求。針對我國的手術機器人長期依賴進口,設備耗材價格昂貴,迭代頻繁度高的難題。林天歆帶領團隊聯合技術單位,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攻克了主從雙向映射控制、仿生關節控制等一系列關鍵技術,成功研發出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更進一步突破了九軸聯動多級傳動技術、單臂集成設計,獨創“肘關節藏袖”設計,成功研發國內首款單臂單孔機器人,在圖像延時、操作範圍、手術導航等諸多方面達國際領先。
目前已裝機47家醫院,完成了1200多臺機器人手術,並且這款“中國智造”的手術機器人已獲阿聯酋醫療器械進口批准,正逐步走向全球。
文 記者 鄭達 通訊員 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