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跳躍李登輝
(圖/本報資料照,方濬哲攝)
李登輝即將蓋棺,歷史地位卻仍難論定,他去世後的評論與紀念文字如汗牛充棟,卻十分兩極。有人認爲他是臺灣民主之父,也有人指責他就是臺獨。看來,李登輝的歷史地位要等到臺灣終極命運來到那一天,纔會有定論。
李登輝的確不容易論定,他的人生太多轉折與跳躍,少年時代他自認是日本人,二戰結束突然變成中國人,繼任總統後又改變認同,成爲臺灣人。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是無可奈何的轉折,從中國人變成臺灣人,不但是他的選擇,還因大權在握,而改變了臺灣的發展軌跡,影響重大。
他的另一個劇烈轉折是政黨選擇,青年時代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卻成爲國民黨培植的菁英,因表現卓越而深受蔣經國信賴,最後因緣際會接掌政權,總統兼黨主席12年。他感念蔣經國慧眼識英雄,始終自詡是「蔣經國學校」學生。
但國民黨在他掌權期間3度分裂,1990年二月政爭與李煥、林洋港決裂;1993年趙少康等國會菁英出走,成立新黨;2000年宋楚瑜又帶領一批官僚菁英出走,成立親民黨。國民黨3次分裂,實力大大減損。更不堪的是,他卸任總統後被迫辭去黨主席,讓支持者成立臺聯黨,國民黨又一次分裂,而李登輝也走向獨派陣營,成爲反國民黨領袖。
與大陸的關係,是他最劇烈的轉折,1988年繼任總統之初,他是堅定的統派,1991年主導通過國統綱領,希望與大陸和解,但1995年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發表演說,大陸召回駐美大使並停止兩岸交流,李開始走上「反中」之路,1999年「兩岸特殊國與國關係論」,李更進一步與中共完全決裂。
李登輝和國民黨外省精英4次大沖突,1994年訪問康乃爾後和大陸賭氣,若非性格極端強烈是做不到的。他強烈的性格也決定了今天台灣政黨對抗、社會分裂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