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百年老宅的變遷:從遺產到“富礦”
一把摺扇、一身長衫,近日,自詡“大嘴”的嶽立快步走上雲南省昆明市有着近百年曆史的馬家大院裡的小舞臺,向觀衆作揖。
“各位親愛的朋友,在下‘大嘴嶽立’。今天我們先從這棟老宅――昆明市第一任市長馬��的故居說起……”
就在觀衆們以爲會聽到一場傳統評書時,嶽立用脫口秀中的互動和“包袱”帶來一陣歡笑。
“700多年前,一位意大利‘驢友’來到昆明,他一看說,哇塞!這座壯麗的大城……有人知道他後來幹啥去了嗎?聽說他去賣瓷磚了!”
這場融合了中西方特色的表演所在地馬家大院,始建於1922年,是一座傳統白族風格民居。經歷過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的轟炸,至今保存完好,曾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地區2001年度文化遺產保護獎。
“昆明曾出土過一樣叫貯貝器的青銅器,它就是古滇國貴族用來‘炫富’的嘛。而它裡面裝的貝殼,專家發現它們不是來自滇池,而是來自海洋。這說明咱們雲南人在那時候就跟沿海國家建立往來哦!”嶽立講到雲南自古以來的區位優勢,讓不少觀衆一臉驚訝。
從事過文化藝術、金融、傢俱製造等多個行業,豐富的從業經驗讓嶽立在舞臺上揮灑自如。再加上常年翻閱史料書籍的積累,以及自己走街串巷蒐集到的老故事,他對昆明歷史掌故信手拈來。
嶽立說,昆明是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它有哪些歷史文化。“現在,包括雲南評書在內的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漸式微甚至消失,所以我想通過融合了評書和脫口秀的方式,向大家講述昆明本土的歷史和文化。”
5年前,嶽立把自己講述成語故事、雲南歷史的錄音上傳到微信公衆號上,最初只是爲了方便自己的兒子聽故事,但很快他的“粉絲”越來越多。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在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非洲等國的雲南同胞也被他講述的內容所吸引,互動頻頻。
如今,嶽立將他的舞臺從微信公衆號搬到馬家大院。百年老宅的氛圍和新穎的表演形式,逐漸吸引了各個年齡層的觀衆。
“昆明的人民西路、人民中路、人民東路,其實以前叫長春路、文廟橫街和武成路,每一個路名都有典故。希望政府今後在命名道路時可以考慮一下當地的歷史文化。”作爲民主黨派的一員,嶽立還會在表演中加入自己對於城市建設的建議。
當晚,原定90分鐘的表演超時到了兩個多小時,現場觀衆仍然興致盎然。“00後”觀衆張梓馨說,“這樣的表演有趣又有深度,我之前都不知道我們大昆明有這麼牛!”
除了嶽立的表演,話劇《雷雨》《昆明老宅》、崑曲《牡丹亭》等優秀劇目都會在馬家大院輪番上演,幾乎場場爆滿。昔日的老宅如今成爲昆明市民的藝術聚集地。
事實上,馬家大院的變化正是近年來中國民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縮影。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513元,增長12.9%,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爲11.7%。據預測,中國未來文化消費在日常消費中的比重還會增加。
“現在越來越的觀衆願意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希望我的講述能給更多人增加我們的文化自信。”嶽立說。(韓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