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商品 碳交所推本土自然碳匯
中興大學校長詹富智(左)、臺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右)共同簽署自然碳匯推廣合作備忘錄,並由立委蔡其昌(中)擔任見證人。圖/碳交所提供
碳交所多元碳權商品規劃
碳交所第二批碳權商品拚3月底前上架,其中又以自然碳匯最受矚目,爲此,碳交所宣佈,攜手中興大學推動本土自然碳匯,要讓自然碳匯的碳權交易在地化。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強調,自然碳匯是國家淨零轉型的關鍵戰略之一,土壤、森林等自願減量專案,未來都將是國內減量額度的重要供給。
碳交所表示,碳權的類型多元,依功能特性分爲「移除型」,如植樹造林、碳捕捉利用與封存等,以及「減少或避免排放型」,如再生能源、潔淨水源等。國內首批上架的商品,都集中在國際碳權,性質屬於再生能源及潔淨水源等類型,未來碳交所也將延伸到移除型碳權交易。
不僅如此,爲了擴展碳權的多元性,碳交所今年陸續跟臺北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中興大學及成功大學等五所指標大學,依不同大學屬性推動合作項目。例如,清大就鎖定高科技製造業的減碳作業,中山針對排放量較大的鋼鐵製造業及海洋碳,北大聚焦國際碳權趨勢,興大鎖定自然碳匯方面,成大將以營造建築業減碳爲主。
以自然碳匯而言,碳交所指出,考量企業對各類型碳權有不同需求及用途,自然碳匯的專案具有固碳、環境效益、生物多樣性等多重價值,是未來國內外重要的交易類型,因此,碳交所持續往多元類型的方向努力,以符合企業減碳策略的廣泛性需求。
據瞭解,這次碳交所和興大簽訂的合作意向書(MOU),合作範疇包括知識普及、產業再造等,未來還會依照具體合作計劃會再另籤協議,希望透過農作物種植來增加碳吸存量,另外也將研發增匯的作物栽培法,讓臺灣農民也能在申請碳權到碳交所交易。
林修銘強調,碳交所將透過強化自然碳匯潛量,發展綠色商機,助攻國家淨零排放政策,同時也增加農友及產業利害關係人收益。興大校長詹富智指出,興大具備豐沛農產業技術、研究及人才資源,對氣候衝擊、增匯及碳匯方法學皆有深厚研究,推動臺灣自然碳匯責無旁貸,將與碳交所結合雙方優勢,深化農產業界對減碳行動及碳權的認識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