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所首批海外碳權 無自然碳匯
臺灣碳權交易所22日啓動碳交易,首波買家已傳出有中鋼、公股金控、以及部分產業龍頭。(中鋼公司提供)
國內碳交易將邁出關鍵第一步!臺灣碳權交易所22日啓動碳交易,避免受森林大火、極端氣候波及,首波上架商品並無森林等自然碳匯,主要來自東非的潔淨水源,南美及亞洲的再生能源,以及源於亞洲、南美的生質能源,且都是經國際認證單位GS、Verra認證的碳權,整合出的商品每噸約5至15美元,依國際定價浮動,官員透露,未來將積極評估引進較無碳排爭議的海外碳捕捉碳匯。
碳交所指出,國際碳權不乏每噸1、2美元商品,但爲避免認證不夠嚴謹等爭議,碳交所完全不予採納,這次引進的海外碳權在1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至少要同時符合3項以上指標,且因認證標準隨時間演進,日趨嚴格,爲此引進的碳權核發年限都在5年以內。
首波買家已傳出有中鋼、公股金控、以及部分產業龍頭,證交所表示,11月下旬已主動邀請各產業代表性企業開戶,22日起開放所有法人都可開戶,交易比照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給予代碼,價格是浮動的,每個案子會依照開發商成本不同與國際供需而變動。
除海外碳權,環境部日前已預告《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草案,藉此建立並妥善管理國內溫室氣體減量交易市場。官員表示,未來國內碳權預期有部分來自再生能源,惟因法規外加性,會影響碳權實際覈定量;另農業部已就生長期較短的竹林、吸碳功能佳的紅樹林等提出方法學送交環境部審覈,期增加國內碳匯供給。
企業界也動起來,如中油、臺塑、長春等石化業紛紛投入碳捕捉研究,臺積電鼓勵供應商就精餾塔打造碳捕捉設備。官員指出,國際間藉由碳捕捉上架的碳權價格每噸100美元起跳,甚至上看300美元。對於,目前臺灣在碳權部分,較缺乏方法學驗證,他指出,這部分由主管機關、環境部研究、審覈外,業界也可自行提出,送環境部審覈。
據瞭解,由於國內外碳權交易規則不同,將劃分成不同板,但確切方式將由碳交所與環境部、金管會進一步討論。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2025年環境部將對企業開徵碳費,由於採認的是2024年排碳量,預期自明年開始碳交易將呈現明顯成長,2025年趨於熱絡。後續還有國際碳權的案子在籌備,企業不用緊張買不到碳權。
碳交所22日正式上線,中鋼將搶頭香,預計買下500噸。面對2025年碳費開徵,中鋼粗估一年要繳多達10億臺幣,因此未來會以自有碳權(先期+抵換)、購買碳權商品做搭配,加上積極改善製程減碳,多管齊下,降低繳費衝擊。
中鋼總經理王錫欽也對政府喊話,公司採用冶金煤作爲鍊鋼製程中還原劑,佔公司鍊鋼排碳85%,目前還無替代原料,政府若無豁免,將對鋼鐵業造成嚴重衝擊。他說目前國際上有收碳費或碳稅的33個國家,有32個給予冶金煤豁免,僅有南非收取,但也給到9成免費。「希望政府能接軌國際,給予免碳費或大幅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