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éal在臺展示美妝科技 進一步「創造美力」、與在地共創「美力」生態系

▲臺灣萊雅總裁Eva Leihener-Stefan強調L'Oréal集團目標是創造「美」,並且實踐多元面向,進而藉由科技推動美妝生態系

過去數年藉由CES等展會活動展示結合美妝、科技等元素的產品後,L'Oréal (萊雅)6月26日在臺舉辦美力共創交流日,除了展示今年在CES 2024及過去曾在各個展會活動展示美妝科技產品,更進一步結合科技創新、社會參與及環境永續三大主題展現L'Oréal如何「創造美力」,並且邀請商業夥伴、產業協會共創「美力」生態系。

今年在CES 2024期間攜手汝原科技打造新一代吹風機AirLight Pro,讓頭髮更加保溼柔順之外,L'Oréal過去也曾針對肢體活動有限的人打造口紅輔助設備,更推出懶人畫眉器,以及可讓使用者更優雅地自行染髮的Colorsonic手持染髮器,其他也曾推出針對每日肌膚保養與美妝需求打造的懶人裝置,同時也藉由旗下媚比琳 (Maybelline)品牌與微軟Microsoft Teams合作「Ready-in-a-click」虛擬妝容濾鏡,讓使用者能在線上會議以最佳妝容上鏡。

▲攜手汝原科技打造新一代吹風機AirLight Pro,目前隸屬巴黎萊雅品牌

▲隸屬蘭蔻 (Lancôme)品牌的HAPTA口紅輔助儀,讓行動受限、手部不方便的使用者仍可順利完成口紅妝容

▲隸屬植村秀品牌的shu:brow,先透過掃描使用者自然眉型狀況,再以數據分析推薦合適眉型,進而在短時間內列印宛如霧眉般眉型效果

▲媚比琳 (Maybelline)品牌與微軟Microsoft Teams合作「Ready-in-a-click」虛擬妝容濾鏡,其中也包含不同膚色男性可使用妝容選項

L'Oréal強調成立115年以來,除了持續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平等地變美,同時也希望透過數據、科技等方式加速美妝產業創新,並且藉由社會參與及環境保育推動永續發展。

▲持續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平等地變美,同時也希望透過數據、科技等方式加速美妝產業創新,並且藉由社會參與及環境保育推動永續發展

除了透過科技方式加速美妝產品創新發展與企業轉型,L'Oréal也說明本身長期以來投入多元發展、平等看待與擴大包容,在臺灣更從1997年開始推動倉儲天使計劃協助身心障礙與單親媽媽等弱勢族羣穩定就業,更以「L'Oréal for Youth」計劃培育青年人才,並且透過設立「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等方式支持賦權女性,此外也透過各類計劃關懷心理健康與社會議題。

而在永續發展部分,則是在2022年使臺灣辦公室實現100%以綠電運作,並且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臺北市生態多樣化專案,更依照生態普查結果於2023年與錫瑠綠化基金會共同推動臺灣萊雅象山公園生態專案,透過種植18種原生植物推動生物多元性,另外也藉由「愛再生」 (CircuLove)計劃推動美妝空瓶回收,藉此讓空瓶能有效循環再生利用,在包裝部分也加入可重複填裝使用設計,同時在線上銷售產品出貨盒裝全面採用可回收紙材,甚至在通路展示架也全面採用回收壓克力材質與回收紙材設計。

▲藉由「愛再生」 (CircuLove)計劃推動美妝空瓶回收,藉此讓空瓶能有效循環再生利用,在包裝部分也加入可重複填裝使用設計

▲線上包裝採用可回收紙材,緩衝材質一樣以回收紙材填充

針對以科技帶動創新部分,臺灣萊雅今年則是首度與L'Oréal集團北亞區團隊合作推動BIG BANG美妝科技共創計劃,不僅成爲臺灣第一個由美妝產業推動的科技創新計劃,更是亞洲地區美妝產業規模最大的開放創新計劃。

▲L'Oréal集團不僅希望扶植更多獨角獸新創,更希望使其成爲「獨角恐龍」

此計劃分別與林口新創園 (Taiwan Startup Terrace)、臺北市電腦工會、電通行銷傳播集團、La French Tech Taiwan合作推動,今年更以「打造美妝消費者新『綠』程」爲主題,以「擴展愛再生」、「全生態設計」與「消費者參與」三大面向,選出包含遠東新世紀、市民永續、奧維多整合行銷、富升包裝科技與佐臻在內5個團隊進入決選,優勝團隊將能前往海外參展,更有機會成爲L'Oréal集團正式合作伙伴。

▲臺灣萊雅與林口新創園 (Taiwan Startup Terrace)、臺北市電腦工會、電通行銷傳播集團、La French Tech Taiwan合作推動美妝生態產業創新

▲目前已經用於旗下品牌蘭蔻 (Lancôme)專櫃的零色差粉底選色儀Shade Finder

▲目前已經用在契爾氏 (Kiehl's)專櫃的膚質檢測儀Derma Reader,可透過拍攝不同角度檢測臉部膚況,進而可建議使用契爾氏相應保養品

▲目前已經用在諸多沙龍的巴黎萊雅Pro節水水龍頭Gjosa,設計原理源自火箭噴射引擎,標榜相比一般沖水水龍頭可在每月節省能填滿一座奧運標準泳池水量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