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高紓困視野格局

(圖/遊吾和提供)

因應新冠肺炎衝擊,各國政府大手筆紓困,協助產業渡過難關。然而,愈來愈多人質疑,政府無條件對高污染產業紓困,危機過後,這些產業繼續污染空氣、水和土地,排放更多二氧化碳危害民衆健康,這樣好嗎?

新冠肺炎是二次大戰以來,全球共同面臨的最大危機,必須全球各國共同合作來對抗,氣候危機同樣必須靠國際合作來化解。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日前大聲疾呼,各國政府因應新冠肺炎而推出的紓困措施,必須超前部署,同步化解更深層的氣候危機;他提醒,政府不該用納稅人的錢去紓困高污染產業,政府紓困預算必須用於創造綠色就業與永續成長。

愛爾蘭總統、聯合國氣候大使羅賓森指出,氣候變遷威脅與新冠肺炎一樣嚴重。新冠疫情對全球帶來劇烈改變,相形之下,因應氣候變遷,全球邁向低碳經濟所需的改變較不那麼劇烈。遺憾的是,《巴黎氣候協定》簽署後,各國政府持續補貼化石燃料產業。

因應新冠肺炎,美國英國、歐盟與臺灣推出空前的紓困方案,無條件紓困給高污染產業,包括化石燃料、航空郵輪等產業。疫情過後,這些產業繼續走污染的老路,率由舊章,將導致污染增加,排碳量升高,使得全球對石化燃料的依賴增加,進一步加速暖化危機。

以英國爲例,金融海嘯時期,政府挹注大量資金拯救艱困產業,其中包括知名石油公司結果這些公司繼續製造更多污染,加速氣候變遷。12年後,新冠疫情紓困還是無條件救援高污染產業,將產生更大的後遺症

古特瑞斯指出,新冠肺炎的紓困方案提供一個綠色振興的契機。各國政府予其把大筆紓困預算用於救濟高污染產業,繼續污染環境,還不如用於鼓勵高污染企業轉型,在提供紓困時附帶條件,要求這些高污染企業承諾減碳,轉型爲低碳產業。

國內能源轉型慢如牛步關鍵在於產業缺乏轉型動力誘因。近期大批臺商有意迴流,以及政府對新冠疫情紓困,提供了絕佳機會臺大風險中心日前發表民調指出,高達82%受訪者認爲,政府應要求迴流臺商投資投廠時提出綠能承諾,有近6成受訪者支持新冠肺炎紓困方案應附加能源轉型與減碳條件。這項調查同時發現,高達88%受訪者支持對高排碳企業徵稅,有57%受訪者可以接受因徵稅而導致油價上漲。這項調查結果,爲污染者付費政策提供具體的民意支持。

政府紓困方案如果沒有附帶要求高污染產業提供減碳承諾,形同以納稅人的錢救濟高污染產業,加速惡性循環。針對企業的紓困,政府應拉高視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