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夏貝爾港股退市 服裝行業淘汰賽加速
本報記者 許禮清 北京報道
2014年10月,拉夏貝爾在港交所掛牌;2024年11月,拉夏貝爾H股正式退市。近日,香港聯合交易所(以下簡稱“香港聯交所”)發佈公告宣佈,由2024年11月14日上午9時起,新疆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地位予以取消。
實際上,作爲國內首個“A+H”股上市的服飾企業,從實體店逼近一萬家的巔峰時期,到如今退市並進入破產重整,拉夏貝爾的發展歷程也是近10年整個服裝行業發展的現實縮影。
“服裝市場複雜變化快,中國服裝市場變化更快,短短二十來年,經歷了多種新模式(電商)、新營銷(互聯網營銷)和新消費(Z世代消費者崛起)的疊加,這要求企業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同時,還要有高效的糾錯機制,對企業的戰略制定和執行落地都有極高的要求。這些複雜多變的市場成就了部分企業,必然也會淘汰部分企業。”服裝行業分析師馬崗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如此說道。
告別資本市場
隨着香港聯交所的一紙公告,拉夏貝爾正式告別資本市場。香港聯交所公告顯示,拉夏貝爾的股份自2023年2月7日起已暫停買賣,因未能在今年8月6日前復牌,8月23日,上市委員會決定取消拉夏貝爾在香港聯交所的上市地位。
根據公告內容,9月3日,拉夏貝爾申請複覈該決定。11月1日,上市複覈委員會宣佈維持決定。按此,香港聯交所於2024年11月14日上午9時起取消拉夏貝爾的上市地位。
退市是否對公司經營有影響?拉夏貝爾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H股退市不會對業務產生不利影響,我們此前也有一些預期,目前經營管理也都正常有序開展。”
除了退市,目前拉夏貝爾正在進行破產重整。11月8日,拉夏貝爾發佈的《關於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進展暨風險提示公告》顯示,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市三中院”)裁定受理了拉夏貝爾的破產清算案件。2024年7月24日,公司、公司管理人、重整投資人簽署了《重整投資協議》。
但在10月22日,上海市三中院裁定不予受理申請人對本公司及其關聯公司進行實質合併重整的申請。記者瞭解到,目前上海景陽服飾有限公司及其他本公司債權人已經提起上訴。這也意味着,拉夏貝爾目前仍舊面臨破產的風險。
拉夏貝爾相關負責人表示:“後續重點還是積極推進重整進程,把業務推到正常的增長軌道,畢竟業務發展纔是基礎。即使重整後,未來業務的提升也會是最關鍵的事項,如果重整後經營業績達到一定水平,我們也將積極重回境內資本市場。”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告訴記者,破產重組的目的應該是恢復企業的可持續經營及盈利能力,而不是爲上市。而法院之所以不接受合併重整,無非也可能是認爲合併重整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問題,仍存在合併重整的其他主體藉機短期恢復上市的目的。
“因爲虧損退市的企業一年後可以申請恢復上市,這是指當初退市的原因解除,一年後可以申請恢復上市,如果虧損沒解除,那也沒機會。要通過深入重組,改善資產的可持續盈利能力,擺脫虧損的風險,才能恢復上市。”沈萌表示。
時尚產業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表示,原本以爲質押爆倉存在重組的可能性,對於“A+H”的上市公司資質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間。但一系列操作下來,更加劇了企業的經營困境,尤其是2019年大環境發生變化,線下門店加速關閉,債務危機也未解決,到2021年因資不抵債被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總體來說,這與資本對賭的上市套利導致企業無序化地趕超大規模有因果關係。
失衡?
拉夏貝爾一直被外界看作是“中國版ZARA”。從資本層面來看,拉夏貝爾從2007年拿到新寶聯和金露服飾的4000萬元投資後,便開啓了基本一年一融甚至兩融的節奏,在完成數輪融資後,也邁入了上市軌道。
拉夏貝爾的身價也水漲船高。根據天眼查信息,在進行A輪融資後,拉夏貝爾的估值爲1億元,巔峰期市值達120億元。
在資本的支持下,拉夏貝爾的市場擴張加速,到2017年年底,也就是A股上市當年,其線下門店數量猛增至9448家。與此同時,在“多品牌、直營爲主”的戰略指引下,拉夏貝爾旗下匯聚了多個品牌。但根據最新財報,今年上半年,其營收同比下降17.4%至6935萬元,再度虧損4040萬元。
在總結拉夏貝爾的經歷時,馬崗表示,該公司早期採用加盟模式,之後調整爲自營模式。ZARA一直是SPA模式(自有品牌專業零售商經營模式)。模式其實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需要和企業的資源匹配,拉夏貝爾在自營店的建設中,消耗了資金,同時收併購品牌也消耗了大量資金,導致資金鍊斷裂,這顯然是企業自身的資源和能力與經營模式出現了不匹配的現象。
“這個現象的產生,一方面是企業經營層對自身能力評估錯誤引起的,一方面是市場複雜多變情況下導致的(電商化、國際快時尚品牌等衝擊)。”馬崗說。
正如上述所言,環境的鉅變是迅速的,而衝擊或許是“致命”的。記者查閱發現,也就是在拉夏貝爾出現虧損的2018年左右,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及其他相關信息,快時尚品牌擴張迅速,2017年,包括H&M、ZARA、優衣庫等10大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內地新開門店達473家。
與此同時,互聯網高速發展下,線上消費頻繁,淘品牌迅速崛起。數據顯示,淘品牌服裝消費頻次達到1.3次/月,而快時尚爲1.0次/月。由於淘品牌價格相對低,其人均年總花費已達到2142元,與快時尚僅相差147元。而此時,調查數據顯示,90%人羣是通過多渠道購買,純線下渠道佔比只有10%。
而拉夏貝爾多品牌的戰略也並未奏效。從最新的財報數據來看,主品牌La Chapelle營收佔比仍舊最高,超總營收一半。“企業選擇收購海外品牌進行多元化擴張,無可厚非,但這種擴張模式的前提是建立在國人對這個海外品牌有足夠的認知,並且企業的經營能力可以盤活海外品牌在國內市場的企劃和營銷,這不是有錢就可以,而是要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和營銷網絡的支持。”馬崗說。
程偉雄也直言,多品牌戰略耗費了拉夏貝爾的資源和精力,進一步加劇了經營困境。
“何以解憂”?
實際上拉夏貝爾也在積極尋求轉型自救。2019年,拉夏貝爾開始戰略收縮,例如大量關店,截至目前,其境內經營網點數量爲155個。同時,將公司經營模式調整爲“品牌授權+運營服務”的新模式。
對於未來是否會再度調整經營模式,拉夏貝爾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總體的業務模式會是線上線下並重。線下會大力發展代理模式,直營做品牌做標杆,代理聯營做規模。線上業務也會有區分,核心電商渠道也會逐步探索自運營,同時品牌綜合服務模式也會持續採用。
對此,馬崗表示,中國服裝市場變化太快,如今的市場其實不缺品牌,重新崛起還是有一定挑戰性,比如供應鏈體系的修復。拉夏貝爾在2024年中期財報中也提到,若重整成功,公司將規範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重構公司供應鏈體系。
梳理拉夏貝爾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這其實也是整個中國服裝行業的現實縮影,例如美特斯邦威正在尋求轉型,貴人鳥更是逐步退出運動鞋服業務轉行賣糧。甚至很多國際服裝品牌在近幾年的中國市場也面臨嚴峻挑戰。
“拉夏貝爾如今的局面並不是行業中唯一的案例,但它的經歷足以引發行業更深層次的思考。”程偉雄表示,雖然近幾年品牌淘汰賽加速,但理性來看,從2018年以後,只有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才能獲得更多的消費者,粗獷管理下的快速擴張已經不再奏效。
記者注意到,一直被各個品牌爭相模仿的ZARA也在改變發展策略。目前,ZARA在中國大陸的門店數量已不足百家,但產品價格走高。其天貓旗艦店顯示,一件2024秋季新品針織衫售價爲699元,一件圓領長袖襯衫售價599元,亦有售價近千元的風衣。
程偉雄告訴記者,優衣庫和ZARA等品牌的商品企劃直接能夠做到門店具體倉位,根據春夏秋冬、不同的波段波次,細化到單個產品的SKU(庫存量單位)來決定上貨節奏,而很多國內品牌在商品企劃上還無法做到標準化,在產能規劃、渠道開發、上市節奏乃至具體門店的陳列倉位,都相對無序,庫存週轉存在問題。這也就容易出現“生意好就缺貨,生意差就庫存急劇攀升”的問題。
“無數案例證明,品牌如果在產品研發上不下功夫是沒有未來的。做好品牌規劃與定位,用心去研發符合消費者的產品,專注店鋪的精細化是品牌不可忽視的根本問題。”程偉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