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赴美補考答卷不及格
(圖/中央社)
副總統賴清德出訪之旅靜悄悄收場,令人頗感意外。首先,民進黨並未大張旗鼓宣傳,甚至虎頭蛇尾。其次,賴清德與美方互動規格降至近年最低。再來,大陸並未採取壓迫式軍演。因此賴清德「過關」了嗎?顯然沒有。
評估賴清德訪美成效前,先攤開近期時間線:7月19日《金融時報》爆料美方對賴的「走入白宮」有意見,27日賴在臺北接受《彭博商業週刊》記者專訪但並未第一時間公開,8月2日總統府公佈賴出訪行程,7日賴接受綠媒專訪,12日啓程赴紐約。從中可抓到一條非常重要的脈絡,那就是賴清德接受彭博專訪,正是美方對其兩岸、國際思維和政治水準的最後、也是最關鍵一次「補考」。
賴清德在7月27日已經「交卷」,美方用了幾天時間「閱卷」後,在8月2日敲定了賴過境紐約、舊金山的接待規格和安排,至於後來賴接受綠媒專訪、在美言論及彭博發佈完整影片已經無關緊要了。
簡言之,美方應在第一時間拿到彭博專訪全文後,寫上了分數:59分,並依此爲過境定調。這纔有了賴清德在美國見不到國會議員、跳針式自我介紹爲「蔡總統特使」而非總統參選人、舊金山過境不過夜等現象。至於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在舊金山接機並陪同賴清德出席僑宴致詞,只不過是美方「依慣例」給蔡政府一個面子而已,屬於安慰式款待,也符合美國對臺灣政治「不選邊」的表態。
弔詭的是,賴清德接受彭博專訪全文,只有少數幾間臺灣媒體選擇全部登出,大部分只是摘錄觀點,尤其是迴避美媒記者連續詢問賴清德對臺獨看法的段落,像極了「強勢面試官」對「菜鳥求職者」的拷問。民進黨是否因擔心面子掛不住纔不樂見國內媒體做完整報導?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確定,賴清德在兩岸關係「考卷」的作答,回到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臺灣已獨立,沒必要獨立」的話術,美國人還是不放心。
美方對賴清德的考察,彭博專訪算是第二次,第一次應該是賴今年7月在《華爾街日報》投書提出「四大支柱」。而蔡英文在2016年贏得總統選舉前半年,接受美方「面試」的場合是智庫CSIS演說,當時她做出的兩岸論述是: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美方對臺灣總統參選人的及格線是60分,75分可以算是優等生。蔡英文2015年的考卷可以打到85分,而賴清德《華爾街日報》投書勉強打到60分,但「走入白宮說」令美方提出「補考」要求。尷尬的是,彭博專訪令美方多扣1分,又把賴清德打回及格線以下了。
(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