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蝴蝶/民主進程的典範 由馬英九做起
就在幾天後的11月7日,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先生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在新加坡會晤。雙方會面將以兩岸領導人的身分互動,該會晤被稱爲「馬習會」,此消自一出就引發多方正負面討論,其中以民進黨主席兼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女士及《自由電子報》之評論內容堪稱一絕。
蔡英文女士公開批評馬習會:「兩岸領導人會面是一件大事,涉及臺灣的尊嚴和國家利益,在如此混亂倉促的狀態下讓國人知道,對臺灣的民主政治是有傷害的。」
《自由電子報(2015.11.03)》則合成一張「莫須有的照片」並且批評:此一偷偷摸摸、磋商數月的「馬習會」安排,事前完全排除臺灣公民與國會的同意與瞭解,即逕行敲定,已經背離民主國家的常規,恐將造成社會震撼。隨後質疑「完成此一馬英九個人的願望,臺灣要付出什麼代價?」。回顧2005年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擔任陸委會主委時,也曾向立法院表示:「兩岸領導人會面是推動兩岸永久和平的必經步驟」。
同年,6月3日陳水扁總統釋出促成「胡扁會」意願,05丶06年是兩岸另一個「機會之窗」,若錯過恐怕要等到08年,甚至「10年」之後。陳總統當時表示願意針對兩岸和平的問題在第三地與國家主席胡錦濤見面後坐下來談,他強調絕對有誠心、善意,希望積極推動兩岸和解對話。在民主、和平、對等原則下,希望兩岸領導人能有機會握手和解。陳總統還表示並不期待一次會面就有結論,可以進行到第N次,也許好幾年後才能獲致雙邊滿意結論,這也無妨。
如今爲何民進黨說法卻有「雙重標準」?更有人說是「賣臺」、「黑箱」?是不是自己曾經或意圖怎麼做了才栽贓別人這麼做呢?還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耶!
或許有人會問,開這會意義何在?馬總統強調,政府在憲法架構下,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過去雙方簽訂20多個協議,創造巨大的和平紅利,給兩岸帶出了66年來最和平最穩定的階段,未來的兩岸關係,在消極方面要降低敵意避免偏離正道,在積極方面則在擴大交流深化合作。
「馬習會」的最大意義就是在建立起兩岸領導人會面常態化的基礎。
那麼「馬習會」到底對於民主有什麼傷害?民意動向如何?其實這很簡單,股市反應未來。11月3日晚上馬習會的消息公佈,4日的股市漲了143點,證明兩岸和平互動就是臺灣人民及經濟面需要的走向。股市的上揚就是最清楚的民意展現,臺灣人民不想再閉關自守,兩岸的和平進展才是人民需要的開放與繁榮機會。現在還有人說這不是民主?這不是民意嗎?
我們認爲,「馬習會」對兩岸及任何關注亞太情勢的國家來說, 是歷史上一個重大突破,更幫助未來繼任者打開了那扇兩岸政府領導人「直接對話的門」。不僅如此馬總統更加碼承諾,將於「馬習會」完成後,願意到立法院作國情諮文報告。這更將立下人民對總統監督機制的憲政慣例。
即便馬英九總統的任期距離卸任僅有6個多月,爲了臺灣人民福祉與兩岸關係的長遠未來着想,就算是最後一天仍是有作爲的負責到好、負責到滿。
我們必須說,還真讓陳水扁總統說對了,2005年民進黨執政後的十年,也就是此時,民進黨做不到的,馬英九做到了!爲此我們應該給予馬英九總統、習近平主席以及李顯龍總理高度正面並且公平的評價,建議那些見不得國家好,大扯國家發展的後腿的有心人士與政黨,速速收手吧!
●作者藍蝴蝶(公行碩士,公共事務觀察者)、李福軒(電機博士,567大聯盟召集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