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委指控:外國風電業者假本土外衣 20年賺9100億價差
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費鴻泰。(黃世麒攝)
國民黨立委費鴻泰今指控,蔡政府在2018年開出每度電5.5元、20年價差達9100億的標案,要發展國產風力發電業;如今,有外商與本土業者合資成立「伯威海事」,表面我國業者股權較高,但實際上並無投票權,完全不符當初標案設定標準,主管機關經濟部若非無能,就是圖利,要求政府依比例檢討躉售電價。
費鴻泰指出,經濟部在2018年標出的離岸風電採購合約中,有1/3標案是採用遴選制,開出每度電收購價爲5.8元,明顯高於世界行情的2.2元,但條件是競標廠商採用的人力、材料必須國產化;且國產化程度愈高,被遴選到的機會就愈高。當時,由於每度電5.8元收價價太過昂貴,最後雖有修正,但仍高達5.5元。
費鴻泰接着說,當時經濟部就遴選到一家「伯威海事」,該公司是由荷蘭商「波斯卡利斯」與臺灣「樺棋營造」合資成立;表面上「樺棋營造」佔股51%,「波斯卡利斯」佔股49%,但「樺棋營造」的持股是「特別股」,依法不具表決權,因此實際上是由荷蘭商「波斯卡利斯」主導該公司。
費鴻泰更指出,「樺棋營造」成立「伯威海事」的資金來源,經追查是來自新加坡一家名爲「SMIT」的公司;而「SMIT」約莫在10年前,就被荷蘭商「波斯卡利斯」收購爲子公司。換言之,「伯威海事」成立的資金,都是來自「波斯卡利斯」這家外國公司。
費鴻泰說,「伯威海事」得標的離岸風電標案,每度電政府得付5.5元,與行情的2.2元差了3.3元,以簽約20年計算,等於政府每年要多付450億、20年總計9100億的價差給「伯威海事」。他說,5.5元的收購價是爲了推動國產化,結果最後錢卻進了外國公司的口袋,這是標準圖利外國廠商。
對此質疑,經濟部答覆,會嚴格要求開發者確切依循「離岸風電船舶產業關聯諮詢審查機制」,及「離岸風電產業政策」發展目標,落實海事工程量能在地化。
但費鴻泰抨擊,經濟部迴應不清不處,明顯閃躲「波斯卡利斯」主導「伯威海事」的問題,如果不是無能,就是圖利,或是有「難言之隱」。他強調,國民黨團提出三項要求,第一是立即檢討未完成國產化的項目;第二,立即提出完成國產化解決方案;第三,無法達成國產化就應依比例檢討躉售電價。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也表示,2018年承諾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的是民進黨政府,現在跳票的也是民進黨政府,現在當然不該繼續以「國產化的價格」付給廠商,否則就有圖利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