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風箏 飛向歐美拚傳承

第什裡的風箏,不但飛向全大陸,更已飛向歐美的天空。(記者李鋅銅攝)

廊坊市位於河北省中部偏東,北臨京都,東與津門交界,南接滄州,西和古城保定毗連,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環渤海腹地,享有「京津走廊明珠」和「連京津之廊、環渤海之坊」等美譽。

調河頭鄉位於廊坊市安次區西南部,距市區20公里,是河北省風箏之鄉、臘杆產業之鄉,也是河北省生態之鄉和林果之鄉。調河頭鄉第什裡,是著名的旅遊文化休閒景區,許多外來觀光客對於其地名感到好奇;原來相傳在明朝洪武2年(1369年),趙劉家姓分別從現今的南京和鎮江遷移至此,因距當時的東安縣城10裡,故稱第什裡。

近年來,第什裡風箏、南馬莊臘杆、石橋御繡和南莊果蔬,陸續形成特色產業。趙豔強是第什裡風箏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在他的巧手下,一根根粗直硬繃的竹棍,化爲纖細柔軟的風箏骨架,從扎制、繪畫、裱糊到組裝,變成創意特色風箏。

助十餘萬人就業

第什裡舉辦3次大陸全國和國際風箏賽。遠從法國、美國、南韓和馬來西亞等全球風箏愛好者,在第什裡將一個個創意放飛上天。以第什裡爲中心的風箏產業不斷擴大,從調河頭擴展到周邊的天津和霸州等多個地區,已有5千多家加工戶,幫助十餘萬人就業,1年生產的2千多萬個風箏,不但飛向全大陸,更飛向歐美的天空。

圖案取材神話

「傳統的風箏分爲硬翅、軟翅、巨型和微型等10多種類型。」趙豔強表示,上百個不同的品種和數不清的圖案變化,廣泛取材於神話故事和古典人物,在藝術和歷史的演進中,廊坊風箏更加入人物和鳥魚蟲,造型各異,色彩豔麗,還充滿豐富的文化內涵。

劉平是第什裡風箏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三代代表性傳承人。除了教授自己4個孩子風箏技藝,也有10多名學徒,並培訓風箏製作技藝及骨架繪畫技工共100多人。在他們心中,看着更多廊坊的傳統風箏飛上天,是夢想的實現,更要全力讓這項古老技藝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