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情緒已到沸點,還不警惕嗎?

▲ 餘華英被判死刑

文丨談古論今

平息下來的憤怒是憎恨。

不是每個底層人都能笑着說"生活不易",

有些人會在某個瞬間,用極端的方式控訴這個世界。

前幾天一個新聞:

某地城管在例行檢查時攔下一位流動攤販,抓住車尾不讓離開。

但那個瘦弱的身影突然爆發,大叫着"我活不下去了",

然後掏出鐵棍,揮向城管。

很快,事情有了定性:

依法執勤,暴力抗法。

但這簡單的黑白定性背後,是一個令人深思的現實困境。

這讓我想到"同理位差"這個概念。

就像物理學中的電位差會產生電流——

當不同階層之間的理解與共情產生斷裂,社會張力就會以最原始的方式迸發。

某種程度上,那根鐵棍不僅指向了執法者,更指向了整個社會的漠視。

"同理位差"最早源於物理學中對電位差現象的思考:

當電位差過大,就會產生放電現象。

而社會不同階層間的理解落差累積到臨界點時,

也會迸發出難以預料的社會衝突。

這種現象,在一個"高知"平臺的討論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同理位差”的形成,不外乎如下幾個原因:

一、"鏡像認知":高知眼內皆窮人

站在光鮮的寫字樓裡,一羣所謂的成功人士正在熱議"底層生活現狀"。

他們的描述,像一面被霧氣模糊的鏡子,折射出這個時代最扭曲的社會認知。

以上爲貧:

在他們眼中,人生彷彿有了標準答案:

20歲就讀名校,否則就是沒出息;

畢業後月薪至少要兩萬,否則就是混得差;

26歲就該換豪車,開不起百萬車型就是沒本事;

28歲必須找個門當戶對的伴侶,普通人家就是"三分";

30歲就該在市中心買大平層,住不起電梯房就是失敗。

你看,他們把一切不夠閃耀的人生都打上了貧困的烙印。

以下皆苦:

更可怕的是他們虛僞的同情。

坐在香薰咖啡廳裡,他們用憐憫的語氣討論着"貧困人羣":

嘖嘖,你看那些人,一個月才賺一萬,多可憐;

孩子還在上公立學校,真是委屈;

生病了只能去社區醫院,太難了。

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讓"同理位差"越來越深。

情感脫節:

當一個買菜都要考慮價格的母親在爲幾塊錢的蔥薑蒜糾結時,

他們在爲品牌包包的色號發愁;

當一個起早貪黑的建築工人在烈日下揮汗如雨時,

他們在抱怨寫字樓的空調不夠冷。

這是共情的缺失,更是情感的脫節。

二、心理天塹:階層割裂現象

社會階層的撕裂,就像一道無法跨越的天塹。

知識鴻溝讓精英們活在數據的世界裡,

他們只會用冰冷的GDP衡量一切,卻看不見數字背後的血與淚;

生活孤島讓他們困在自己的舒適圈,

小區的圍牆不僅隔開了貧窮,更隔開了理解的可能;

價值斷代讓雙方對生活的理解天差地別——

一個在爲明天的麪包發愁,一個在爲度假目的地煩惱。

這種斷裂最終演變成可怕的交流真空。

精英們的朋友圈裡再也看不到腳踏實地的生活,

他們的社交媒體充斥着名錶美食和奢華度假。

理解阻滯像一堵無形的牆,隔開了兩個平行的世界。

不是他們不想理解對方,而是已經忘記了該如何理解。

當"同理位差"從理論走向現實,

我們看到的是一幅令人心痛的社會分化圖景。

但最諷刺的,還是那些刺眼的偏見。

某些人坐在寫字樓裡,輕描淡寫地評判"窮人就是不夠努力"。

他們看不見凌晨三點依然燈火通明的建築工地,

看不見寒風中來回奔波的外賣騎手,

看不見深夜仍在馬路上收拾攤位的小販......

於是,當"同理位差"積累到一定程度,偏見就會像病毒一樣蔓延。

這個時代最可怕的不是貧富差距,而是理解的斷層。

當一個社會的溫度,被"同理位差"一點點帶走,我們離崩塌還會遠嗎?

但我仍然相信,這道鴻溝是可以跨越的。

真正的社會進步,不是GDP的增長,不是高樓的林立,

而是要消弭這種"同理位差"。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機制,

讓不同階層間的對話成爲可能,讓理解與共情重新流動。

只有當每一個生命都被溫柔以待,這個社會才稱得上真正的文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信息來源均爲網絡,如與事實不符或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作者澄清或刪除。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綠色網絡世界!

敢爲蒼生諫真言,豈因禍福避趨之!

@關注、點贊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