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蔡總統卸任前急對話 權宜性妥協?

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左)昨天應蔡英文總統(右)之邀,前往總統府進行重大國政議題對話。圖/臺灣民衆黨提供 林銘翰

蔡政府喊了多年的朝野政黨領袖對話,終於在蔡英文總統任期將屆時實現。民進黨爲朝野合作邁開步伐,若國民黨願意「接球」,蔡總統的歷史定位將再添一筆,也替準總統賴清德遞出橄欖枝;不過,綠色執政八年,未見誠摯溝通,只以多數輾壓在野黨,而今賴將面對朝小野大,期待政黨溝通平臺常態化,也只是現實之下的妥協。

民進黨二度完全執政,蔡總統多次喊話朝野政黨領袖對談。最近一次在去年國慶,蔡總統期盼選舉競爭過後,朝野可以放下激情,臺灣內部可以尋求更大的共識;更早之前,在二○一七年國慶談話中,蔡總統即曾就憲改議題,邀請各政黨領袖坐下來談、交換意見,卻因朝野互信不足,一直沒有下文。

今年大選後,賴清德勝選談話中也曾表示,樂意跟在野黨攜手合作,推動國家進步。賴當時還表示,面對新的國會結構,臺灣必須走向溝通、協商、參與、合作的政治。

回首過去八年,民進黨雖然持續喊話朝野對談,但實際上卻是行政、立法大權一把抓,利用完全執政的優勢,對各式法案強渡關山的戲碼不斷上演;在野黨的意見被忽視,社會多元意見被埋沒,正是民進黨八年執政的真實寫照。

「蔡柯會」昨天登場,蔡總統在卸任之前,總算爲政黨對話跨出第一步。接下來,就要看最大在野黨國民黨如何接招,如果國民黨願意與民進黨共商國是,對蔡總統與賴清德期待的政黨溝通平臺,將是一大助力,或許也能帶來「朝野和解」的契機。

民進黨政府此時啓動朝野對談,主客觀因素自然是因爲賴清德即將面對朝小野大的政治生態,不得不先向在野黨示好。政黨溝通平臺能否順利常態化,關鍵在於民進黨是否真的願意傾聽在野黨意見,若只是爲了政治現實的權宜性妥協,終將難以取得在野黨與社會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