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三創扛起大旗 爲鴻海拚通路
三創生活園區在五月十五日盛大開幕,董事長郭守正率一級主管出席剪彩儀式。三創能否爲鴻海通路開闢新藍海,外界都張大眼睛在看。
文.李宜儒
從2010年6月到2015年5月,經歷五年的時間,由鴻海(2317)奪下、承建的三創生活園區(原臺北資訊園區BOT案、臺北秋葉原),終於在日前正式落成啓用。而在這五年間,不論在臺灣或中國,鴻海原本規劃的通路佈局,幾乎都未能成功,而賽博數碼(Cyber 3C+)突然退出市場更令人意外,因此三創能否成爲鴻海通路振衰起敝的關鍵,外界都張大眼睛在看。
2013年1月,三創生活園區舉行上樑典禮,鴻海由董事長郭臺銘的長子郭守正獨挑大樑,正式宣告其將主導三創生活園區的發展,也一肩扛下了鴻海集團在通路發展的大任。
在鴻海原先的通路佈局中,三創的地位是金字塔的最高階,最主要的作用在於透過創新育成,找到科技業下一個明日之星,進而引領鴻海從代工領域中轉型。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表示,三創生活園區如果只是賣商品,對鴻海來說並沒有意義,應該要朝向創意、創新及創業發展,纔有前景。
三創將扮演鴻海通路的佈局先鋒對於鴻海的發展藍圖,2012年5月,郭臺銘在中國上海鴻海富士康企業總部動工典禮上就直接點出,鴻海要從過去的製造、科技的鴻海,走向商貿的鴻海。商貿的重點,當然就是通路,因而鴻海一開始在中國大力推動通路佈局,包括上海的大型家電賣場,與德商麥德隆(METRO)合資成立「萬得城」(Media Mart),其在2010年11月的上海旗艦店開幕,但營運及擴點狀況不如預期,2013年3月退出中國市場。至於小型零售電子商店「萬馬奔騰」的第一家據點同樣在2010年成立,但是進度也不如預期。
目前鴻海在中國的通路,僅剩下走資訊電子產品賣場路線的賽博數碼,並逐步轉型爲精品賣場和育成中心,以及與中國大潤發合作設立的「電器產品店中店」─敢創商貿。
業界人士分析,沒有一個通路可以單獨存活,就像是臺灣目前兩大3C通路:燦坤(2430)和全國電子(9937),基本上也都是靠擴大據點數量、建立經濟規模,作爲佈局策略。由於三創本身的定位就不是一般的通路賣場,不可能到處設立,因此必須要透過不同層次的夥伴給予支撐。
成本大增 首要難題現在三創要面臨的問題,除了北市府的狀況外,另一個就是投入成本的問題。原本三創預計要在2013年第四季完工啓用,規劃投入資金大約是三十八億元,不過時間卻延宕了將近一年半,一般推估,總成本至少已增加到五十億元,甚至更有人預估應增加了50%,約五十七億元。
此外,三創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於租金,基本上目前進駐的廠商,包括中華電信、宏碁(2353)、技嘉(2376)、微星(2377)等,很多是因爲「輸人不輸陣」的關係,因爲競爭對手進駐,所以自己也跟着進駐。據瞭解,三創生活園區的租金報價,約比鄰近的新光華商場貴了40%左右,這樣的租金對於進駐的大廠來說,並不是太大的負擔,只不過這基本上只能算是穩定的現金流入,若考慮到三創目前還有八樓以上的樓層並未啓用,要用七層的租金去應付整棟大樓的營運需求,壓力不小。
業界人士推估,就初期的營運來看,三創的創新確實引發了不少話題,但是身爲鴻海通路佈局的領頭羊,如何加速經驗累積,並反映在績效上,重新開發鴻海臺灣通路,就是郭守正眼前最大的挑戰了。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769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