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投資板塊位移 影視傳媒異軍突起

文.馮泉富

今年一月份不論港股、陸股皆是灰頭土臉,上證指數大跌22.65%,創七年來最大單月跌幅;深證成指重挫25.63%,創業板重挫26.53%,同步創下陸股史上單月最大跌幅。被拖累的香港恆生指數跌幅10.18%,香港國企指數跌幅14.69%。

意外頻傳的一月份確實把投資人整得七葷八素別以爲沒買陸股就沒事,只要持有人民幣資產者,甚至於新臺幣資產,因匯率貶值一樣中槍。歷史經驗再次告訴我們,如果資產配置沒有作好管理,任何重大國際金融事件,都可能侵蝕你我的荷包。接下來有農曆年的連續假期,正好讓全市場參與者冷靜的思考與檢討。

陸寬鬆不手軟 上證歷年二月收紅居多

我們先由目前市場的位階與歷史軌跡對照,讓投資人心裡有個架構。由上證指數歷年資料顯示,2000至2015年,歷年二月份,除了2001年跌5.01%、2008年跌0.8%、2013年跌0.83%以外,所有二月份都是上漲作收,投資人可以先放鬆心情一下。另外,陸股史上有九次大跌超過20%的月份,而通常第二個月收紅的次數有八次,也就是說在暴跌的月份之後,次月上漲的機率超過89%。

中國央行近期向市場大量投放資金,執行貨幣寬鬆意志力不容置疑,已埋下對二月份股市十分有利的因子。股市融資餘額9149億元人民幣,連續二十個交易日遞減,顯示籌碼沉澱速度加快,朝正面方向發展。中國證監會表示,目前融資餘額主要分佈在本益比相對較低的標的。

元月份最後一週,雖然中國央行未如市場預期調降存款準備率,但爲了讓市場保有充分的流動性,仍十分積極地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單週投放了約6900億人民幣,創歷史新高。調降存準率的預期遲遲未能兌現,主要還是人行避免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待春節過後,近期投放的短期流動性大量到期,降準的必要性還會進一步上升。

人民幣趨貶預期心理解除 陸股反彈強度關鍵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採取措施,控制資金外流,並持續加強控制離岸人民幣市場。短期來說,爲了挽回面子,中國應不會令人民幣有太明顯貶值。不過,市場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已經建立,估計部分投資者可能趁人民幣近期轉穩,繼續將資金由人民幣兌換港元或美元,外匯存底將進一步下降。因此,未來中國公佈的外匯存底數據將成爲焦點。人民幣匯率趨貶的預期心理何時消除,將是未來陸股反彈強度的關鍵。

前面所言是以指數宏觀的角度觀察若真要深入熟悉陸股,那就要花更多精神。中國市場之大,板塊之多,是從觀察指數無法一目瞭然的。大略二分法描述就是,將面臨供給政策改革的舊經濟(諸如水泥、鋼鐵、煤礦等產能過剩板塊),十三五計劃要積極推動的新經濟(如文化、環保、生技製藥、新能源等板塊)。其中例如影視傳媒行業過去一年的走勢,與指數關聯度並不大,整體產業的總市值持續大幅增長,類似這樣的產業才值得投資人關注。

推動新經濟 新媒體聚焦投資眼光

傳媒行業的牛市旅程其實已經走了三年。三年中電影動畫行業指數最大漲幅高達15倍。互聯網指數最大漲幅爲十三倍,整合行銷爲500%,廣播電視爲404%,平面媒體僅爲316%,行情的結構性分化極其強烈,移動遊戲、互聯網金融、虛擬顯示等新興媒體先後成爲市場寵兒,喜新厭舊的投資策略在傳媒行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這與資訊資源跟隨用戶羣體由傳統媒體向新媒體大遷徙的基本面邏輯息息相關,目前的發展只能算走到半山腰而已。未來這個板塊仍然具有投資機會,一類是真成長,另一類是成功轉型的傳統媒體公司。

前一類,可以從移動互聯網和影視動畫子行業中挖掘投資機會,而後一類,可以從業務收入結構已經互聯網化的傳統媒體中尋找機會。當然,順應媒介變遷的大趨勢,繼續從高景氣度的子行業中尋找高成長性的上市公司,是跑贏行業指數和取得超額收益的有效途徑。隨着網路視頻資本投入的逐漸加大以及視頻網站自制劇力度加強,作爲創作源頭的IP資源,特別是優質、成熟的IP資源成爲資本追逐的熱點。未來,IP資源爭奪的激烈程度可能會進一步提升,IP資源價格有望繼續上漲。IP價值重估,對於那些已擁有大量優質IP的上市公司的市場價值不言而喻。

投資機會雙驅動 中國電影進入「黃金時代」投資人可持續追蹤影視動畫行業中的投資機會。這塊市場將迎來內生成長與外延擴張雙驅動的投資機會,一些小市值、高成長的上市公司有望成爲2016年傳媒行業中的大黑馬,投資人可留意追蹤麥達數字(002137)。優質IP影視化、VR對動漫的改造等,同樣具有吸引市場注意的魅力,尤其是手握大量優質IP的上市公司華策影視(300133),佈局IP泛娛樂化戰略且擁有VR技術的美盛文化(002699)爲代表。

另外,根據統計,2015年中國大陸電影票房累計近441億人民幣,成長率48.7%,是全球電影成長最快速的市場,預估2020年中國將超越北美成爲全球票房與觀影人數第一大市場。

中國電影將進入「黃金時代」,不僅吸引跨國影視企業投資,以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爲首的「互聯網企業」也跨界插足。因爲結合「互聯網」的資源,優化電影行銷、發行及票務營運模式,成爲新一波主流。電影產業若能應用極大化IP的開發營運優勢、拓展多元籌資管道及跨界多元延伸業務,將可有效降低對於票房收入依賴比重,進入長期穩健成長。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806+807合刊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