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傑在“迎接新中國成立75週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海淀區專場作主題發佈(附視頻)
9月27日上午,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迎接新中國成立75週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海淀區專場,區委副書記、區長李俊傑重點介紹了海淀區當好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新質生產力示範區的創新舉措、重大成就。
他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海淀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和對中關村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立足區域功能定位,抓緊抓實各項工作,區域創新和跨越式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在首都發展全局中發揮了海淀作用、展現了海淀擔當,在市政府績效考評、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中連續三年全市第一。
聚焦高質量發展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有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支撐和引領首都發展的作用持續增強。”李俊傑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海淀經濟不斷實現跨越式增長,年均增長7.18%,2016年以來,海淀經濟總量和對全市經濟貢獻連續8年位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54.7億元,增長6.6%,全市佔比26.4%。從產業類型看,服務型經濟特徵進一步穩固,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3484.2億元增至2023年的10207.8億元。從行業類別看,主導產業引領帶動作用顯著,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教育和工業等五大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64.7%提升至2023年的81.1%。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第一支撐作用顯著,2023年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7.7%。
李俊傑說,海淀區堅持減量發展,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以更低的能源消耗支撐經濟快速發展,實現了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的重大轉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1.8萬美元提升至2023年的5萬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持續下降,2023年較2012年分別下降68.9%、68.8%。
聚焦示範引領
區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增強
“我們以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爲目標,以優化創新服務體系爲主線,圍繞新質生產力佈局產業鏈,全面加快中關村科學城建設,區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增強。”李俊傑表示,原始創新策源功能顯著提升,海淀區全力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聚焦“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統籌推動量子院、智源研究院、微芯院等新型研發機構與高校院所、科技領軍企業等構建創新矩陣,產出了“悟道3.0”系列大模型、長安鏈3.0等一大批重大成果。統籌推動構建創新矩陣,持續推動基礎研發與成果轉化有效銜接。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建設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加快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培育引領突破的未來產業集羣,目前已形成5個千億級產業集羣,未來5年力爭在商業航天、集成電路等領域形成新的千億級產業集羣。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強化先行先試,強化政策體系構建,強化產業空間統籌,強化金融服務,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強化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推動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24條舉措全部落地見效,中關村綜合保稅區正式開關運作,出臺一系列服務企業、產業發展支持政策,佈局建設特色產業園,強化金融支撐服務企業發展,啓動全市唯一的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範區建設,“雙創”工作連續7年獲國務院通報表揚。現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4家、全市佔比39.1%。
聚焦人民城市理念
持續優化提升城市環境品質
“我們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加快推動美麗海淀建設,持續優化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區域高質量發展底色更加鮮亮,城市宜居水平不斷躍升。”李俊傑介紹,在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方面,海淀區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質量連續9年保持城六區最優;8個地表水市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市級考覈要求;土壤環境質量始終保持良好。在水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六大片區水系循環水網全部建成,日均補水量達42萬立方米,全區水面面積增至278公頃;深入推進“水清岸綠”行動,累計治理河道58.55公里,濱水慢行道路達79.3公里。
李俊傑介紹,圍繞打造“一屏兩心,多廊多點”的空間佈局,海淀區全力打造“森林裡的中關村,公園裡的科學城”,實施了以兩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爲代表的一批重點園林綠化建設工程,打造出京張鐵路遺址公園、一畝園公園等一批特色公園,建成綠道252公里。全區森林覆蓋率達35.56%,位居城六區之首。現有公園121家、數量全市最多。
在積極推進城市更新方面,海淀區探索實施片區融合更新,推動資源整合和功能融合,有效提升片區整體品質效益,打造了清河沿線、京張鐵路遺址公園等一批城市活力空間。全力推進花園城市建設。在曙光街道全域和海淀街道萬柳地區開展花園城市示範街區建設;大力開展城市彩化,積極推進40條城市畫廊、28個城市花園、72個城市麗角項目建設。強化一體化改革,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標準化、科學化、智能化水平。
記者:趙磊
編輯:關鎵萍
推薦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