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譜寫中國經濟發展新篇章】中國價格運行將逐步回升到正常合理水平
(原標題:【理響中國·譜寫中國經濟發展新篇章】中國價格運行將逐步回升到正常合理水平)
2023年7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出現負增長,之後物價總水平持續低位運行,全年CPI同比僅上漲0.2%,核心CPI同比上漲0.7%,低於年初預計的3%左右的年度目標和市場預期。價格總水平走勢偏弱引發了一些擔憂,大家擔心消費品價格普遍、長期低位運行將導致商品需求萎縮,消費意願下降,經濟增長預期減弱,其直接後果是企業生產利潤下滑、投資意願降低,但由於企業的固定生產成本和制度性成本並未減少,企業投資意願進一步降低,從而減少招工和庫存,帶來大量的資源閒置和失業問題,最終導致經濟停滯。
從日本經濟衰退的教訓看,無法引導價格總水平合理迴歸是經濟增速長期低迷的重要原因。價格總水平長期低位運行不僅會抑制需求,形成“低慾望社會”,也會導致因預期固化帶來的宏觀政策工具失效、實體經濟衰退風險向金融領域蔓延,最終導致積重難返。基於此,有必要高度關注價格運行態勢,警惕價格長期低位運行帶來的潛在風險。
實際上,無論是從歷史走勢還是當前特徵看,我國並沒有表現出進入長期通貨緊縮的趨勢。客觀看待影響我國價格走勢的因素及其變化情況,有助於釐清當前對價格問題的爭論。
呈明顯結構性短期性特徵
與以往出現的價格下行週期類似,當前價格總水平低位運行是經濟增速變化的結果。受新冠疫情和國際環境影響,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消費和投資下降,工業製造業領域利潤下滑,綜合反映到價格水平上。但綜合分析價格總水平低位運行的原因和程度,不難看出,其走勢具有明顯的結構性和短期性特徵。
當前,價格總水平走勢回落並低於預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品價格特別是豬肉等重要商品價格的下行。由於前期供給過剩,豬肉價格持續面臨下降壓力。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全年生豬出欄72662萬頭,同比增長3.8%,接近20年來最高;主要畜禽肉類總產量高達9641萬噸,爲20年來最高。大量供給導致國內豬肉價格明顯持續下降。據國家統計局計算的食品對於CPI的拉動,2023年10月爲-0.75%,而2022年同期爲1.26%。食品價格的低位運行是當前價格總水平走低的關鍵。
國際輸入因素的變化是影響國內價格總水平變化的另一因素。一方面,糧食、能源等國際大宗商品供應逐步穩定。由於主產地天氣和生產情況良好、黑海等部分重要地區運輸通道的恢復,國際糧食供給較爲充足。據國際糧農組織預測,2024年穀物收成和庫存量將創歷史新高,價格水平出現穩定下降。近期,美國對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相關主力期貨合約報價顯示,全球小麥期貨價格大幅下降,跌幅接近21%;玉米期貨價格下跌約31%,創下自2013年以來的最大跌幅,結束了連續數年的上漲趨勢;我國需大量進口的大豆價格也出現明顯下調。歐佩克減產和俄烏衝突的延續性影響有所減弱,疊加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和美國能源出口增加的影響,資源能源大宗商品價格或將保持穩中下降的態勢。據統計,2023年布倫特原油每桶價格下跌10.32%,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的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下跌10.73%,均創下2020年以來的最大年度跌幅。如果不出現突發性地緣政治事件和國際能源消費格局的重大調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沒有持續上升的支撐。另一方面,爲應對高通脹,美歐主要央行不得不頻繁調整貨幣政策,使其通脹水平出現較大回落,客觀上降低了對我國國內價格總水平變化的輸入性影響。
綜上所述,經濟增速的階段性下降,投資和消費尚處於恢復期,疊加豬肉等重要商品供給過剩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是物價總水平低位運行的重要原因。這些因素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和短期性。
從我國價格總水平波動的歷史趨勢看,價格總水平低位運行有一定的慣性,但持續的時間相對有限。過去比較典型的幾次下行週期,如1998年2月國內CPI同比負增長,持續了超過兩年的時間,之後價格總水平逐步回升至合理水平之上;2001年9月,CPI同比由正轉負,並持續了一年半的時間;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CPI再次負增長,9個月後由負轉正。可見,隨着我國政府宏觀調控手段逐漸成熟,低位運行的週期正在縮短,在應對價格低位運行方面也積累了很好的政策經驗,有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控。
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是關鍵
價格總水平是宏觀經濟運行的結果,是供求格局變化的表現。當前,中國經濟總體保持回升向好態勢。從工業運行看,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重點行業生產整體向好,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8個保持增長。十大重點行業基本盤穩固,平均增速超過5%,高於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長水平。從消費情況看,線上消費快速增長有效帶動內需復甦。2023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320.7億件,同比增長19.4%,行業業務量不斷刷新紀錄。從就業情況看,2023年1—11月份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爲1180萬人,同比多增35萬人,就業逐步改善的態勢比較明顯。從貨幣供給情況看,2023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分別增長9.7%和9.5%,保持較快增長。從經濟增速恢復情況看,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中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表現亮眼。2024年,我國將繼續圍繞擴大內需出臺一系列政策,切實提高消費和投資意願,穩定居民就業和收入預期。隨着國內經濟逐步企穩回升,居民收入增加和就業擴大有助於進一步刺激需求,成爲未來價格總水平溫和上漲並回歸至合理水平的最根本影響因素。
此外,2023年低基數將對未來價格總水平走勢產生影響。2023年,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降幅明顯、CPI同比上漲乏力,高基數制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與2023年物價面臨較高基數不同,2024年對應2023年基數相對較低,這將爲通脹水平小幅反彈提供支撐。
穩健運行的長期趨勢沒有變
從長期來看,決定我國價格總水平運行的影響因素及其長期趨勢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不會出現日本式長期通貨緊縮。
首先,價格總水平是經濟增速和收入變化的綜合表現。據測算,現階段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大約在5.5%—6.5%。在經濟保持增長態勢、宏觀政策穩定的情況下,價格總水平必將保持在合理水平。
其次,食品、能源等重要商品仍處於“緊平衡”供給,爲長期價格穩定提供了支撐。目前,我國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提升,實現了“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穀物基本自給”的糧食安全戰略要求,但總體供求仍處於“緊平衡”的狀態。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居民糧食消費結構將不斷升級,糧食需求或將進一步提升,供求缺口也將長期存在。與糧食安全類似,我國能源供給也存在需求缺口的問題。據統計,2022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71.2%,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40%。糧食、能源供給“緊平衡”格局將爲價格形成提供重要支撐。
最後,服務商品價格上漲將成爲影響未來價格總水平的重要原因。與生活服務業的“量大價低”形成對比,養老、教育等服務商品價格持續走高。在CPI構成中,“其他用品和服務”大類包括“其他用品類”和“其他服務類”兩個中類,以及“其他服務”“養老服務”“旅館住宿”“美容美髮洗浴”“金融保險”“其他雜項用品”“首飾手錶”七個小類,各小類又包括數個子類。由於其他類商品和服務在CPI中佔比不高,其價格走勢一直被忽略。在人口老齡化、季節性疾病頻發的背景下,醫療、養老等服務佔居民消費比重不斷增加,成爲居民生活成本上漲的重要影響因素。服務商品價格上漲對價格總水平的影響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一方面,服務商品價格上漲有助於促進服務商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豐富服務商品的種類和品質,促進居民福利的提高。另一方面,服務商品在總支出中的比重上漲也可能會加重居民特別是對低收入羣體的生活成本。服務商品價格走勢與CPI之間的聯繫,是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政策協調配合助力擴大內需
儘管當前價格總水平走勢低位運行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但反映出的需求不足等問題仍然需要高度重視。2023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多個重要會議對此做出重要部署,釋放積極信號,做好預期管理,多措並舉擴大社會總需求。
從政策部署的重點看,着力促消費擴投資是重點。按照環比數據的歷史走勢,每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是價格總水平上漲的高峰期。爲此,2023年以來,全國各地紛紛出臺各項政策措施,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智能消費和“國貨潮品”消費,促進居民消費提質升級。2024年春節假期,全國重點文旅景點的遊客數量達1.23億人次,較2023年同期增長了22.8%;1月18日至2月6日年貨節期間,全國網絡零售額接近8000億元,較2023年農曆同期增長8.9%。
2024年,我國的宏觀政策將進一步發力,爲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運行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按照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將加強協調配合,宏觀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精準有效。隨着穩投資、促消費、穩就業和穩預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實施,中國經濟回升向好趨勢將進一步鞏固,價格總水平也將逐步迴歸合理水平。
以穩預期、促改革爲着力點
合理引導重點領域投資和消費是穩定市場預期、促進價格總水平合理回升的堅實基礎。當前,消費領域出現很多新的變化,耐用消費品銷售逐步回暖,文娛旅遊、體育賽事等成爲新的消費增長點。全國重點領域投資保持較快增長,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成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穩預期措施的順利推進,將進一步擴大內需和經濟企穩,也必將使價格總水平產生相應變化。
在關注價格總水平短期波動和穩定市場預期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建立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價格政策體系是新時期價格工作的重點。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部署,我國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科學定價機制全面確立,能源資源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更加健全,公共服務價格政策基本完善,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價格政策體系基本建立。這個目標的實現不僅有助於破除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障礙,也將更好地完善資源能源、公共服務等重要商品成本補償機制,爲價格總水平逐步溫和回升奠定基礎。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研究員;《財貿經濟》編輯部主任、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