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長面廣 商業航天發展前景可期

在7月8日召開的2024空天信息大會暨數字地球生態峰會上,“商業航天”成爲一大熱詞。與會嘉賓認爲,2024年,“商業航天”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給商業航天領域帶來發展新機遇。商業航天產業鏈長、涉及領域廣,在政策的推動下商業航天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迅速,爲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壯大注入了新動能。

同時,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出現新的特徵和需求。“當前,商業航天仍處於投入期,核心能力正在形成,企業要考慮如何構建商業模式閉環。”中科星圖總裁邵宗有在演講中說。

“低成本、高效率、微創新、快迭代”,中信建投軍工與新材料首席分析師黎韜揚表示,在當前發展階段和競爭環境下,商業航天上下游各環節企業都應遵循這四點發展原則,同時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步入快速發展期

在此次生態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服務貿易協會會長周成虎表示,我國商業航天產業呈現出國家隊主導、民營企業相繼進入的競爭格局,步入快速發展期。他表示,產業界正在致力於構建空天地海網一體化的商業航天體系。“天上有衛星,地面上有各種應用體系,從而推進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讓商業航天真正服務於人類。”周成虎說。

微納星空是我國商業衛星製造領域的龍頭企業,成立於2017年。微納星空董事長兼總經理高恩宇說,公司成立時我國商業航天還沒有這麼火。經過七年發展,公司已經成功發射24顆衛星,涉及通信、遙感等衆多領域。今年6月,微納星空完成10億元C1輪融資,元禾重元-無錫經開尚賢產投基金領投,樑溪科創產業母基金(博華資本管理)跟投。

高恩宇認爲,國家對商業航天企業尤其是民營衛星、火箭公司的支持又上了一個臺階。“6家運載火箭企業已經具備發射衛星入軌的能力,一批商業航天的衛星公司承接了國家衛星互聯網相關任務。”他表示,未來商業航天公司要想走得更遠,需要自身不斷做好產品、練好內功。

高恩宇表示,公司聚焦衛星製造這一商業航天產業鏈上游環節,將進一步完善供應鏈,打造高效實用的批量化衛星製造產線,穩步提升產能和生產規模。他透露,公司正致力於突破0.2米分辨率SAR衛星、0.3米分辨率光學衛星,這將爲商業航天下游應用開拓更多場景。

緊密結合應用需求

長光衛星副總經理、研究員王棟表示,空間對地觀測系統是商業航天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王棟介紹,2013年全球共有36顆遙感衛星提供商業數據服務,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這個數字已經達到1170顆。其中,商業衛星爲594顆,數量快速增長。

在商業航天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王棟觀察到,衛星組網出現新的趨勢,單星成本高昂、建造週期長、部署慢的傳統衛星星座部署方式已不是主流,而低成本、大批量、智能化的衛星星座快速部署成爲全球主流。

“低成本、高效率、微創新、快迭代”——這是黎韜揚總結的商業航天產業各方應該遵循的業務發展原則。他表示,商業航天是重投入且競爭激烈的前沿產業,無論是上游的火箭和衛星製造商,還是下游的運營服務商,發展業務都應該遵循這四點原則,市場競爭也會倒逼大家遵循這四點原則。

黎韜揚表示,各經營主體要有效利用和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未來商業航天產業會出現“贏家通吃”的局面。

對於商業航天的發展趨勢,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唐世浩提出了三個關鍵字——“效”“穩”“合”。唐世浩表示,“效”指的是,商業衛星發展要緊密結合應用需求,在補盲區、創新區、提精度、強能力等方面下功夫;“穩”指的是,商業航天公司要具備連續、穩定的業務運行能力、數據生產和服務能力;“合”指的是,部門間、行業間、政企間要加強合作,共同做大做強市場。“商業航天市場前景廣闊,且涉及領域廣,要加強合作,既仰望星空,也腳踏實地,共同推動商業航天發展。”唐世浩表示。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