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焰:新大航海時代商業航天創投前景

隨着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民營火箭企業的崛起,我國航天產業已進入發展“快車道”,衛星互聯網等新興星座的建設、大運力低成本趨勢正引領商業航天開啓新時代。航天產業快速發展也對我國火箭發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低成本、大運力已成爲運載火箭的發展趨勢。

新大航海時代,商業航天創投有哪些前景值得關注?近期鈦資本邀請厚紀資本副總裁鄧焰進行分享,主題是:新大航海時代商業航天創投前景。他專注硬科技投資,圍繞國家戰略、國產替代、卡脖子技術及商業航天等領域,調研過近百家商業航天企業,是企名片2024年商業航天中國最佳投資人。投資案例包括:格思航天、上海微電子等。本期分享主持人是鈦資本董事總經理康建鵬,他關注航空航天、醫療健康,擁有豐富的產業和投資經驗,曾任職航天科技、IBM、施耐德電氣、美國雅培、GE等企業中高管,是法國格勒大學工商管理博士。以下爲分享實錄:

國家爲什麼要支持商業航天?

1、商業模式驗證成功

我特別關注衛星製造,之前投資了格思航天。我的投資策略緊跟國家戰略和交易所支持的領域,我認爲航天和半導體是未來重要的投資方向。太空有着豐富的資源,商業航天是“新大航海時代”,這可能成爲下一場工業革命的基礎設施。這一領域具有商業、軍事和戰略價值。

航天商業模式已經驗證成功。SpaceX的Starlink項目已經實現盈利,這標誌着商業航天的商業模式已經成功,不再需要討論其商業模式的盈利能力。Starlink的明線收入來自全球通信服務,而暗線收入包括軍事服務,如爲俄烏戰爭提供衛星服務等。SpaceX的星艦發射能力顯著提高,可能在未來三到五年內甚至更早實現登月。地球近軌道能容納約十萬顆衛星,SpaceX已經計劃發射近半數,而中國的目標肯定是要儘可能佔據剩餘的軌道資源,這一目標的緊迫性在於,一旦軌道被佔用,就永久性地歸屬於佔用國。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規定,如果一個國家在規定時間內未能發射足夠的衛星,其軌道可能會失效。因此,在未來十年內完成大部分衛星發射計劃至關重要。歷史上,冷戰時期的大國競爭都在太空領域下重注,這一趨勢必將延續。

2、推動新技術探索,具備多重價值

商業航天具有多重價值,除了經濟利益,還推動了科技的發展。歷史上,美蘇太空競賽促進了許多現代技術,如彩超、心率表、數字體溫計、脫水蔬菜技術、乾燥劑、太陽鏡、條碼掃描器和無線電設備等的發明和應用。這些技術最初是爲了應對太空極端環境而研發,後來轉爲民用。

商業航天對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較差,多個鄰國擁有核武器,近些年發生過多次鄰國越界衝突,衛星互聯網的建設將減輕邊防壓力,提高對邊境地區的巡檢能力。隨着衛星數量的增加,中國能夠更高效地掃描邊境地區風險,及時發現潛在威脅。此外,更多的導航定位衛星將提高導彈的精確度,從米級提升到釐米級,顯著增強導彈打擊能力。

隨着SpaceX等公司的衛星互聯網部署,可能會威脅其他國家的安全。以俄烏戰爭爲例,衛星服務在現代衝突中具有重要性。我們需要爲未來可能的太空衝突做準備,衛星網絡不僅可以監控威脅,還可以在太空中攔截飛行器,提高導彈攔截能力。他還提到,從太空投送軍事物資和力量的速度極快,且難以攔截。

衛星互聯網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時的重要性。2008年地震期間,地面通信設施受損,衛星通信成爲關鍵。衛星互聯網的建成將實現全國信號覆蓋。

3、商業價值

商業航天主要由通信市場、遙感衛星和定位衛星三個模塊組成,其中通信市場是目前中國發射衛星的主要領域。目前估計通信市場的規模至少在十萬億以上,基於中國移動市值2.3萬億,服務全球市場的潛力至少有五倍,可能孕育出五個中國移動規模的公司。

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通信信號非常差甚至沒有信號,衛星互聯網建成後,除了服務國內,還將服務全球的發展中國家,幫助其跳過移動互聯網,直接進入衛星互聯網時代,衛星互聯網可能成爲下一代工業革命的基礎設施。

遙感衛星方面,目前中國的遙感衛星數量較少,無法滿足頻繁拍照的需求,而衛星互聯網的建成將極大地擴展這一能力。遙感衛星的應用前景廣闊,包括實時監控、精確天氣預報、自然災害預警、能源勘探和太空監測等。

定位衛星方面,隨着衛星數量的增加,定位精度將提高到釐米級,地圖更新速度將加快,這將極大地推動高精度地圖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同時,定位衛星在軍事和安全領域的應用也將增多,提高導彈打擊能力。

商業航天的發展將推動大量企業的誕生和就業機會的增加。中國要在全球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在前沿科技領域取得突破,包括航天、AI、核聚變、超導材料等。商業航天是國家未來佈局的一部分,旨在解決技術瓶頸問題,推動國家發展。

4、歷史經驗

在商業航天的成功因素中,市場化運營具有重要性。以哥倫布大航海和鄭和下西洋爲例,哥倫布的成功在於市場化融資和以盈利爲目的的運營,而鄭和的航海因財政壓力而未能持續。鄧焰認爲,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積累的商業運營經驗,爲商業航天提供了基礎。

5、世界行業格局

在航天領域,中國一直自主發展,不存在被“卡脖子”的問題。中國擁有必要的技術,且商業化能力強,國家政策也支持商業航天發展,已納入國家戰略。例如,衛星互聯網的建設已寫進十四五規劃,總理在兩會上強調加快商業航天發展,國家制造業轉型基金等國家層面的投資也在支持這一領域。

目前,全球只有中美具備發展商業航天的條件,美國第一,中國第二。他認爲,商業航天是大國的遊戲,需要廣闊的領土、完善的產業鏈和強大的經濟體量支撐。美國的火箭技術領先於中國,但中國產業化優勢明顯,有望通過飽和式追趕實現技術突破。中國有約20家火箭公司在不同技術路線上競爭,國家隊也加入商業火箭競爭,顯示出國家對商業航天的重視。中國在三到五年內能實現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技術,有望大幅降低航天成本,實現航天領域的白菜價,推動商業航天的快速發展。

商業航天產業鏈

商業航天產業鏈主要分爲三個核心部分:衛星運營商、衛星製造商和火箭發射服務。產業鏈與早年的汽車產業鏈相似,最有投資價值的是產業鏈的金字塔尖,即整車和電池。衛星運營商和衛星製造商是能產生大市值公司的關鍵部分,而火箭發射則佔據了衛星上天成本的大約一半。

衛星是消耗品,由於無法在太空中維修,幾年後必須更換,這使得衛星製造領域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我們預測,衛星製造領域將誕生大市值公司,尤其是衛星運營商,它們可以對標中國移動等電信運營商,服務全球市場。

垣信衛星和中國星網,這兩家公司是國家隊,分別由上海國資委和中央控股,目標是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和中國民用衛星通信。這兩家公司如果上市,長期看市值有望達到萬億級別。衛星製造和火箭發射領域將產生千億級上市公司,以格思航天爲代表的衛星製造企業,可以對標富士康這類製造商,它們提供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快速盈利。

中國衛星作爲上市公司,年產能僅十多顆衛星,市值在300到400億之間。而中國的目標是發射數萬顆衛星,我們未來的衛星製造需求將是現在的數十倍,未來衛星製造領域也將誕生現在十倍體量的上市公司,這表明衛星製造領域的市場潛力巨大。隨着產能的擴大,相關企業將實現營收的大幅增長。

衛星產業鏈還包括通信衛星、遙感衛星和定位衛星等多個細分市場,每個領域都有其特定的應用和商業潛力。整體來看,商業航天產業鏈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和投資價值,預計將在未來產生多個大市值公司。

我們來看商業航天產業鏈的投資價值,衛星運營商、衛星製造商和火箭發射服務是三個核心領域,最有可能出現大市值公司。通信衛星是當前最緊迫的需求,也是國家首批發射任務的主要類型。在通信衛星領域,通信載荷有潛力孕育出百億級的公司,衛星運營環節則可能產生千億級甚至萬億級的企業。激光通信具有巨大潛力,因爲太空的真空環境非常適合激光傳輸,且激光通信速度快,沒有障礙物阻擋。

在衛星製造方面,相機是遙感衛星中最有價值的組件,因爲其清晰度要求極高,以適應衛星高速運行時對地面的拍攝需求。火箭發射服務也很重要,火箭發射服務被比喻爲太空快遞公司,因爲未來需要頻繁地發射衛星來替換老舊的衛星。

火箭發射領域有不同技術路線,包括固體火箭、液體火箭(如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以及火箭材料的選擇,如不鏽鋼和鋁合金。雖然固體火箭技術成熟,但因其技術特性成本難以降低,無法回收利用。相反,液體火箭具有回收潛力,有助於降低長期成本。液氧甲烷被認爲是長期的最佳技術路線,因爲它不僅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在其他行星上生產,適合人類成爲星際物種的未來。

產業鏈中其它環節也具有潛力,如通信芯片、衛星推進器、太陽能板和天線等,儘管這些領域可能不會產生超大市值的公司,但仍然具有投資價值。產業鏈中的每個環節都有其重要性和盈利潛力。

測控服務作爲產業鏈中的一個模塊,厚紀投資了航天馭星,認爲這一領域有可能出現百億級的公司。這些提供測控服務的公司類似於行業的“賣水人”,無論衛星運營盈利與否,都需要這些服務來跟蹤和管理衛星。

商業航天產業鏈具有豐富的投資機會,從衛星製造到火箭發射,再到測控服務,每個環節都可能孕育出不同規模的公司,整個產業鏈預計將隨着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而蓬勃發展。

問答

Q1: 近期火箭公司試驗失敗有什麼看法?

A:儘管我沒有投資火箭公司,但我相信這一領域非常有投資價值,並且將會出現大型公司。火箭發射的失敗並不是壞事,反而可以視爲學習和進步的機會。民營公司在火箭研發上可以更加大膽,即使遭遇失敗也應繼續嘗試和調整。中國的火箭公司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很有可能實現火箭回收技術,這並不是一項難以攻克的技術。通過不斷的試驗和失敗,公司可以逐步改進技術,最終取得成功。即使是SpaceX的馬斯克也是經歷了多次發射失敗才實現火箭回收的,因此民營公司不應害怕失敗,而應將其視爲通往成功的一部分。

Q2: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們對全世界的各種的火箭技術衛星技術都密切跟蹤,如果有些技術體制內做不成的話,商業航天公司也難以做成,即使做成也是極大的浪費資源,您怎麼看?

A:儘管體制內的技術實力很強,但由於保守的態度和對成功率的高要求,體制內往往不會採用新技術,導致創新受限。體制內的技術積累並不會因爲保守而落後,實際上,體制內的技術可以很強大。體制內和民營資本在商業航天領域可以形成互補關係,體制內可以專注於基礎研究,而將新技術的商業化任務交給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在技術應用上可能更加大膽,有助於推動商業航天的發展。民營火箭公司的技術根源很多也是來自體制內,現在需要民營企業來實現這些技術的商業化。

鈦資本研究院觀察

我國商業航天產業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北京、上海、廣東等地也相繼出臺了推進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方案。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爲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沿着技術創新鏈推動產業創新,形成新質生產力。國家政策支持創新驅動、聚鏈成羣、共建共享,高效協同商業航天、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各領域的協同融合,激活全產業鏈生態賦能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