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的美術AI課 能否承載起家長對於孩子美育的期待?

欄目介紹:本文系本站教育原創深度欄目《教育公評》出品,由編輯原創撰寫,旨在幫助家長和同學們,在面臨教育選擇時做出更好的判斷。

2020年12月14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的一則消息,引發了家長們的高度關注:“目前全國已經有9個省開始美育中考改革試點,分值一般在10到30分之間,今後教育部將繼續穩步推進美育中考改革試點……。”

素質教育因爲中考的“剛需”被更多的家長們提上了培養日程,在一些育兒羣中,奉行以“雞娃”(讓孩子像打了雞血一樣的不停學習)爲教育大任的家長開始調整“雞娃”的策略,從單純的“葷雞”(讓孩子主攻語數英這些應試學科)發展到“葷素結合”,把對“素雞”(加強孩子音樂、美術、體育等素質教育課程的競爭力)的重視度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教育市場上各類“美育”相關的素質類課程也因此備受關注,而其中數“美術教育”最受熱捧——被家長認爲學習門檻低的(僅需畫筆和紙),花費(在線AI美術課程)又相對親民,值得“試水”。

有家長覺得在線AI美術課程相較線下課程價格低廉,又省去了上課路程的奔波,標準化的教學、教材、視頻化課程模式省去了讓家長這種“藝術門外漢”去甄別老師的教學素質的問題;也有家長對讓孩子跟着老師仿畫的AI美術課程“嗤之以鼻”,覺得不如不學,沒有哪個藝術家是靠學習“兒童畫”而開啓了繪畫之門的……

本期的《教育公評》聚焦現階段大熱的在線AI美術課,選取當下宣傳力度最大的兩家機構:美術寶旗下的“小熊美術”和畫啦啦旗下的“咕比美術AI課”的試聽課程,解析AI美術課,讓家長們在花錢的時候能做到“心裡明明白白”。

測評時間

2021年1月試聽了2家機構的體驗課,採用iphone/ipad上課。

課程受衆設定:

7週歲零繪畫基礎的孩子

測評一

機構品牌:小熊美術(美術寶旗下)

測評課程:體驗課S3售價49元

適配年齡:7-8週歲(2013年1月-2013年12月底出生)零繪畫基礎的寶貝

正式課程價格:

小熊系統美術課-半年課1499元,共84節課 每個月畫材全包。

小熊系統美術課-一年課2600元,168節課,包含18節中國傳統節日系統AI課、畫材盒子包郵。

退費政策:自開課日起30日內可申請退款,按照按月折算的價格扣除已經開課的課程費用及相應贈品後退款

課前準備:關注機構公衆號、添加對接老師微信、下載小熊美術APP(平板電腦/手機均可)、接收快遞來的上課材料

測評結論

產品使用角度——

課程中會包含繪畫構圖、配色畫面裝飾的知識和技巧講解,也會加入德育等知識。繪畫的過程就是 “老師畫一筆孩子跟着學一筆”的模式,對於一些線條的勾勒的學習跟進,孩子需要高於視頻講解的時間才能完成,雖然可以通過暫停視頻、或反覆觀看講解環節來解決,但如遇到問題缺乏實時有針對性的講解和互動,孩子容易產生煩躁情緒。在大面積塗色環節,機構提供的馬克筆的一些顏色(如黃色、綠色、藍色等),因爲大量使用,在4節課後,已無法塗出顏色。

在無家長的強力監督下,孩子是很難長期堅持完成此類在線課程。如下的參課週報截圖,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個問題:

一個上了5次課提交了4次作業的學生,累計的上課表現已經超過了86%的小朋友。看到這個數據,被課程優惠活動和促銷話術說動心的家長們,如果無法陪同孩子一起上繪畫課,在付費前真的要三思。

從藝術教育角度——

以繪畫培養、美育的教育界觀點來評判,此類課程堪稱繪畫教育的“噩夢”。無論用在線教育、AI智能如何包裝,最終教學的結果就是在教授被藝術教育界“深惡痛絕”、“詬病已久”的“兒童畫”。

看似筆法“幼態、童趣”,但實際上是一種可遵循的“套路畫”模式:隨着孩子手部發育,精細化動作的純熟,在老師一筆一筆跟畫的帶領下,所有孩子都能完成構圖完整配色明豔的“作品”,讓家長誤以爲孩子通過課程學習具備了相等的繪畫能力。其實通過觀察上過課的小朋友們的作業就會發現,所有的孩子畫畫都是“一個樣”——孩子的繪畫作品不該是教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

繪畫重於表達,孩子自主畫畫的過程就是孩子思維發展表達的過程,繪畫作品是與孩子生理、心理髮展極度相關的。

孩童初始畫畫本就是從“塗鴉”開始,研究證實,即便是在牙牙學語階段,繪畫已經是幼兒表達和滿足心理需求的一種手段——儘管在家長看來,只是在紙上畫出來一些看不懂的點和線,但對孩子而言,則可能是嘆息、喜悅、反抗、滿足...... 是兒童所有感覺對外界世界的綜合形象,經過心理和大小肌肉的活動而做的“自由表現”。

“兒童畫”被美術教育界指責最多的,就是在一筆一筆的示範中,容易禁錮了孩子的思維,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表達力。美育教育重視度的提升不是爲了培養更多的藝術家、畫家,而是開啓孩子創造力、想象力之門,讓他們今後的人生充滿更多的可能性——這纔是藝術教育對於普世大衆的價值。

但對於跟畫“兒童畫“的意義,也有不同的聲音,相較於繁瑣的成體系的美術教學,對於不準備專業學習美術知識,或是對於繪畫興趣無感的孩子來說,完成一幅“兒童畫”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覺得畫畫是件簡單而又有意思的事情,又能嘗試用水彩、油畫棒、彩色鉛筆等畫畫。雖然對於藝術能力提升幫助不大,但也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寓教於樂的方式。

測評二

機構品牌:咕比美術AI課(畫啦啦旗下)

測評課程:體驗課K2售價49元

(咕比美術AI課公衆號客服截圖)

適配年齡:4-6週歲(報名時客服說:7週歲的孩子如零繪畫基礎,只能選擇K2課程。對於度過了塗鴉期(2-4歲)、象形期(3-5歲)的孩子談繪畫基礎,這個操作有些“迷”。)

(報名一週後咕比AI課APP的客服的說法與首次諮詢有出入,之前可能被“套路”)

正式課程價格:

咕比AI系統課-半年課1399元,72課時,除配套畫具,送兒童定製圍裙袖套+100張畫紙

咕比AI系統課-一年課2600元,144課時,除配套畫具,送畫材大禮包+作品集畫袋+兒童定製圍裙袖套+多贈送100張畫紙

退費政策:一個月(12節課)的試學期,在一個月扣除200元其餘費用退回。

課前準備: 關注機構公衆號、添加對接老師微信、下載咕比AI課APP(平板電腦/手機均可)、接收快遞來的上課材料包

測評結論:

從產品使用角度——

這個課程給人的感受就像是手工課,相較於教授單純的勾描塗色,更能吸引孩子。不過這也與課程的針對年齡段有關係,小熊美術與之對應的S2(5-6歲)課程也是類似的“手工課”教學,畢竟孩子的年齡對應手部發育與精細化動作,此年齡段的孩子還無法完成7-8歲孩子的“勾描塗色”。而對於課程年齡段的劃分,也存在疑問:體驗課報名時客服稱7歲的孩子如沒有美術基礎,只能選擇K2(4-6歲)而非K3(7-8歲)的課程。下載APP後諮詢的一位客服相關問題,得知的是在購買此次體驗課時,K3的課程還未上線……

在測評過程中(前4節課),就遇到了2次服務器故障,APP無法正常顯示,咕比AI美術課APP的穩定性還是有必要進一步加強。

從藝術教育角度——

就課程的核心——教學內容而言,對於很多90後的家長也不會覺得有多創新,因爲在這些家長們的童年中有位來自英國的“尼爾叔叔”,他在電視上教的《藝術創想》課風靡全球,他教的手工充滿了創意又簡單易操作:

(想起來了沒有,《小神龍俱樂部》裡從Disney Junior引進的尼爾的《藝術創想》課,曾獲21項國際大獎,節目的內容面向4-16歲孩子)

在網絡上很容易就能找到尼爾的《藝術創想》,幫孩子準備好“上課所需要的材料”,親子共同完成或者陪孩子共上此類優質的藝術創想課,相較於目前市面上推送的面向3-8歲孩子的創意AI啓蒙藝術課程而言,從內容到花費的比較下來,都是性價比很高的的選擇。

測評總結:

現有的美術AI課還需要不斷的進化完善

兩家機構在對外宣傳上都是“AI互動智能課”,儘管在課程的設置上照顧到幼兒的專注力時間不長的問題,一些內容環節的設置都是以3分鐘左右爲一個節點,進而在視頻中加入了一些“小遊戲”性質的互動環節,但孩子是無法與觸屏產生同面對面教師授課帶來的情感共鳴的,爲了抓取幼兒注意力而出現的“視頻轉場畫面”和互動遊戲,無形中消耗了、也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拉長了課程的時間,也慢慢淡化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幼兒上在線教育課效果不理想,哪怕是機構課程標註上線年齡7-8歲的孩子,也很難一直保持對於課程的專注和興趣——這是整個在線教育行業面臨的普遍難題,如何不斷改進,將是一個漫長而艱鉅的過程。

線上課程APP運行的載體:手機/平板電腦的尺寸過於“狹小”,爲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課程中出現的色彩的飽和度又極高,看一會兒就會覺得“疲勞”,APP又都無法支撐投屏功能,藝術教育重要,孩子的眼睛也重要。

轉換思路 就能挖掘美術AI課的最大價值

綜上來看,現有的在線AI美術課是存在着很多短板的,但如果有家長詢問“要不要給孩子報AI美術課?”測評團又很難說“NO”——正如沒有所謂的“完美教育”一樣,肯定也不存在“完美的教育產品”。“兒童畫”能在教育界長存多年(不只在國內,在國外也有兒童畫教學),也是有積極教育意義的一面:讓很多不擅長畫畫的孩子能完成一幅好看的作品,樹立了信心。如果家長能在認清“兒童畫不能代表孩子的繪畫水平”的這個前提下,購買短期的在線AI美術課,當做親子課程素材,與孩子共同完成兒童畫作品,一起學習、並引導孩子瞭解基礎的繪畫構圖知識、色階的柔和、畫面的留白等,進一步啓發孩子對繪畫的興趣——以此角度,贈送各種畫材的AI美術課平均下來的價格,真的是不要太划算。

測評思考:

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美術教育?機構要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美術教育產品?家長願意爲什麼樣的少兒美術教育買單

細思下來這三者之間並不是“等號”的關係:

“好的美術教育”或者說更爲“專業的美術教育”並不等於家長願意爲之買單/可以承擔的美術教育。

對機構而言,教育產品是要售賣的商品,“討好消費者”讓“消費者”高興進而買單的需求就必定會優先於美育的屬性。以此機構推出的普適類美術課程必定是要讓絕大多數“藝術的門外漢”家長們覺得“課有所值”,(每上一次課,能看到“成品”的課程商品)才能符合家長的預期。於是機構“新瓶裝老酒”,研發出了內核爲“孩子跟着操作,必定能有成品的美術課程”,滿足了家長們在社交媒體有孩子的“作品”可曬,又能爲機構宣傳、拉新客戶的需求。

此類AI課程的一些從產品角度的新聞宣傳中,用了“滿足三四線下沉市場需求”等話語,由此倒推,產品研發團隊在研發這類教育產品時的邏輯是先設定三四線城市的家長在藝術教育上可接受付出的金額值,再以此綜合匹配出一個“廉價”課程。

從產品、商品的邏輯上講這樣並無大問題,甚至於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奇蹟——以咕比美術AI課正價2800/年計算,算上贈送的各類課程,平均一節美術課的價格只有4.9元,這是線下機構都無法達成的。但是放在“教育產品”上,這樣的產品理念就存在大問題:

教育不同於一般的商品,美育納入中考,不是爲了給孩子增負,也不是爲了成爲課外培訓機構提升收入、資本投資藝術教育產業的盛宴。在教育政策的風向標指向探索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有效路徑時,當家長在義務教育範疇外,花費金錢讓孩子藝術啓蒙時,機構的課程推廣設置”看地域、看錢下菜碟”,這樣真的能抓住客戶,開拓市場嗎?三四線的家長們就都這麼好“糊弄”?滿足於給孩子報“AI藝術課程”?一位給孩子報了體驗課的家長這樣說:

“並不覺得這課有多好,可是需要給放假在家的孩子報個課,這樣我才能在家喘口氣,刷個劇。孩子要真對繪畫感興趣或是有天賦,我會在線下給她找好老師上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