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建言|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畢馬威中國顧問李慧瓊:進一步擴大內地個人養老金投資範圍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4年,要在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畢馬威中國顧問李慧瓊認爲,目前中國內地養老金體系在分散資產風險、長期保值增值能力、推動養老金市場化管理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李慧瓊建議,爲了優化內地養老金的優化配置,可以容許內地個人養老金投資於香港強積金基金,建立兩地“養老基金通”。

強化養老基金投資管理

個人養老金制度自2022 年11 月正式實施,今年1月2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開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運行平穩有序,先行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下一步將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據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開設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突破5000萬人。

“該制度有利於在基本養老保險(第一支柱)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第二支柱)基礎上,再增加屬於第三支柱的一份積累。三支柱框架體系不僅強調政府、企業、個人責任共擔,而且對不同支柱的功能定位加以區別,以更有效地應對老齡化,緩解公共養老金資金缺口壓力,同時還前瞻性地提出要重視投資收益,以實現個人養老責任和資本市場發展的良好互動。”不過,李慧瓊認爲,目前中國內地養老金體系在分散資產風險、長期保值增值能力、推動養老金市場化管理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

李慧瓊指出,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導致社保收支缺口擴大,財政補貼壓力增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在2019年發表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中指出:“中國養老金制度發展迅速,近五年來,制度收入端在覆蓋面和徵繳力度上均有所提升,但同時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養老保險制度支出壓力加大,財務可持續性隱憂浮現。”

另一方面,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際開展委託投資營運的規模有限。2020年,所有省份均啓動實施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工作,截至2020年年底,委託投資合同規模1.24萬億元人民幣,到賬金額1.05萬億元人民幣,只佔當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餘比例約17%。

“由此可見,養老基金的投資管理對於一個國家社會保障的可持續性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李慧瓊說。

建議允許內地個人養老金投資於香港強積金基金

李慧瓊分析稱,一般而言,國際主要的養老基金通常會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紅利來提升養老金的投資收益,併爲未來養老金的支出儲備更多資金。根據OECD(經合組織)的統計,美國擁有最大的養老基金市場,資產價值35.3萬億美元,佔經合組織地區養老金總資產的65.6%,而這些國家的養老基金具有資產配置呈現多元化、對本地以外和多市場的配置比例持續上升以及將收益率作爲投資考慮的重要因素等主要特點。縱觀世界養老基金市場,具有代表性的養老基金有挪威主權養老基金、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加拿大養老金計劃以及中國香港強積金計劃。

香港於2000年起實施強制金制度(第二支柱),是由私營機構管理及具備足額資金的強制性供款制度,至今已累積超過1萬億港元資產。制度的一個優勢是提供多元投資選擇予計劃參與人,共計有超過400只覈准成分基金。這些基金的投資範圍包括股票、混合資產、貨幣市場、保證基金及債券等,市場地域涵蓋香港、亞洲、北美洲及歐洲等。積金局就強積金的投資制定了規則和指引,以保障計劃成員的利益,並指導受託人及投資經理如何管理轄下的強積金計劃和職業退休計劃的資產。參照退休基金業的現行最佳做法,准許投資項目名單包括定質及定量方面的限制,藉以減低一些可以避免的風險,例如有關流通量、估值、交易對手及分散投資的風險。

因此,爲了優化內地養老金的優化配置,李慧瓊建議,未來中央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容許內地個人養老金投資於香港強積金基金,建立兩地“養老基金通”。香港強積金基金具備營運經驗豐富、選擇多元、監管嚴謹等獨有優勢,可爲內地個人養老金參與人提供額外的投資選擇,特別是投資於國際資產的各類基金,有利於多元分散投資,長遠更好地建立個人養老金儲備。

(編輯:朱紫雲 校對:顏京寧)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