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中華文明開始的地方
三代大槐樹。
臨汾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是山西省下轄地級市,因地處汾水之濱而得名;地處半乾旱、半溼潤季風氣候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轄1個市轄區、1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截至2017年底,臨汾市常住人口448.15萬人。臨汾市歷史悠久,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有「華夏第一都」之稱。
根祖聖地,華人老家洪洞大槐樹是明朝移民遷徙的見證,「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元朝末年戰爭連綿不斷,加上各種災害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中國許多地方,特別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區呈現着田地荒蕪、人煙斷絕的淒涼景象。這時候的山西,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明初,爲了鞏固新的政權,發展經濟,增強國力,朱元璋作出了一個大的決策──「移民屯田,開墾荒地」,於是就有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槐樹移民。從明朝洪武六年(西元1373年)至明朝永樂十五年(西元1417年)共進行了十多次大規模的移民。
大槐樹移民 遷徙全球
洪洞大槐樹下的移民,當初直接遷入地是豫、魯、冀、京、皖、蘇、鄂、陝、甘、寧等省市。然而數百年間,這些地方的移民後裔,又輾轉遷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東北、港臺等地。之前的「下南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出國留學、探親、定居,到現在,大槐樹的後人已經是遍佈神州大地、天涯海角。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球華人尋根祭祖的聖地,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當作「家」、稱作「祖」、看作「根」。
壺口瀑布,號稱「黃河奇觀」,是黃河上唯一的黃色大瀑布,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壺口瀑布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壺口瀑布落差約30米,寬度最大時可達千餘米,滾滾洪流,到這裡急速收斂,注人深潭,聲似雷鳴,數公里外都可以聽到;水波急濺,激起百丈水柱,形成騰騰霧氣,有驚濤拍岸、濁浪排空、倒卷半天煙雲之勢,其聲、其勢、其景,動人心魄。壺口瀑布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水流有着夢幻般的變化,形成了奇絕壯觀的景觀:「煙從水底升,船在旱地行,未霽彩虹舞,晴空雨濛濛,旱天鳴驚雷,危巖掛冰峰,海立千山飛,十里走蛟龍。」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如果說壺口瀑布彰顯了黃河雄偉壯麗的一面,那麼永和乾坤灣則顯示了母親河從容謙和的一面。黃河九十九道彎,最美莫過乾坤灣。永和乾坤灣,是黃河流域上一道奇特的風景,位於秦晉大峽谷中,壺口瀑布上游。乾坤灣溫文爾雅,謙和有度,給人心胸豁達、海納百川之感。觀乾坤灣不僅僅是一種美的享受,同時也是一次靈魂淨化,更是對中國博大精深文化底蘊的深刻體會。
臨汾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帝王世紀》稱:「堯都平陽」,即今臨汾。《禹貢》分天下爲九州,平陽爲冀州之地。冀州處九州之中央,故稱「中國」,「中國」一詞即由此而來。
帝堯,姓伊祁,名放勳,號陶唐氏,出生於古唐國(今山西臨汾堯都區),是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帝堯定都平陽之後,以農耕爲主的上古文明。帝堯劃定九州,形成中國最早格局;欽定曆法,廣鑿水井,推進農耕,用古樸的科學推動人類的進步;設立「誹謗木」「敢諫鼓」,實行禪讓,首開民主政治之先河;興辦教育,教化民衆,協和萬邦,開創華夏文明史上「堯天舜日」美好時代。
在臨汾堯都區大陽鎮北郊村遺存有堯帝陵,世稱「神林」,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墓中最爲巍峨高大。現有赤龍壁、牌坊、獻殿、碑廊、陵寢、雍熙堂、鼓樓等景觀。在民間流傳着帝堯嫁女、教子丹朱、葬堯等許多動人的傳說故事。在臨汾城南有堯廟,是一座集豐富歷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國祖廟,是中華兒女紀念堯、舜、禹三位先祖的廟宇,民間俗稱「三聖廟」。
今年6月11日,正值農曆四月二十八日,系帝堯誕辰之日,在新修建的堯帝陵景區祭祀廣場隆重舉行了2018首屆全球華人祭拜堯帝大典。充分展示了堯文化豐富的歷史內涵和不凡的當代價值,展示了臨汾良好形象和美好發展前景,搭起了讓臨汾走向世界,讓世界瞭解臨汾的平臺,奏響了臨汾兒女傳承帝堯遺風,譜寫臨汾發展嶄新華章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