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的憋屈

如果柳傳志像他還沒有徹底退休時那麼在意網上的言論,那他現在的心情一定好不了。

2018年5月,網上有好事者把2016年5G編碼標準投票的事情重新拿出來討論,藉此指責說,因爲聯想在投票時沒有支持華爲,導致華爲在5G標準投票中輸掉,由此引申出的結論是,“聯想賣國”。

柳傳志的反應很大,不但通過媒體發正式聲明,表明當時的實際情況,自己也打電話給華爲創始人任正非,澄清華爲和聯想在彼時各自扮演的角色,接下來,還在北四環聯想控股總部外的大屏幕上滾動播放着聲明,其中有句話是:“聯想不能容許有人潑髒水、甚至冠以’賣國’的帽子。”

當時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面面相覷,想不明白老爺子這次爲什麼脾氣這麼大,這麼較真。一方面,網上說怪話的人多了去了,另一方面,柳傳志在很多人心中已經可以定論爲“偉大企業家”了,有必要這樣聲嘶力竭爲自己辯護嗎?

一年半之後,2019年12月31日,柳傳志正式從聯想控股退休。但是,同樣出人意料的是,在互聯網輿論這片黑暗森林中,投向他的暗箭與標槍,不但沒有就此偃旗息鼓,而且越來越多。

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關於他的薪金的。

同各種流言一樣,雖然影響很大,但卻沒人對之負責,也找不到出處。這個新的流言說,聯想集團10月8號終止科創板上市進程,原因是聯想高管薪水過高,退休的柳傳志就在聯想領了一個億的薪水。

過了幾天,聯想控股出來闢謠說,退休之後柳傳志就沒有再從公司領薪水。2019年聯想控股一次性付清了柳傳志的退休金,加上當年公司給他的薪酬、花紅和中長期激勵,柳傳志那一年拿到7603萬,是他到手薪水最高的一年。

最高明的謠言由事實重新排列組合構成:聯想集團是終止了科創板上市進程;柳傳志是退休了,聯想控股是在2019年付給柳傳志7603萬,再加上聯想集團付的酬勞,是能加總到億元左右。

你可能會說,在自己從0到1到500強一手做起來的公司裡,真拿億元薪酬又如何?那你可別忘了當今的輿論環境。

就在剛剛,我在百度上搜“柳傳志”,搜索引擎爲我推薦的是,其他人也在搜:柳傳志一家都不是好東西、央視痛批聯想、爲啥沒人敢動柳傳志、聯想是怎麼背叛中國的……

我估計,即使一生經歷過反右、文革、上山下鄉、改革開放、商戰中九死一生,柳傳志也沒想到,自己退休了還要面對如此多的奇談怪論。

2.

說柳傳志憋屈,因爲對他的指責,都是這種半真半假的事實摻和在一起,由這些半真半假的事實出發得出的結論,又跟他一直信奉的價值觀完全不同。

第一,關乎愛國的爭論。網絡輿論藉着5G標準投票門事件,且不論事實真假,指着鼻子說柳傳志不愛國。再到今天直接標籤化、省略推導過程直接說不愛國。指責的人可能不知道,柳傳志在執掌聯想集團和聯想控股時,爲自己的企業制定的使命就是“產業報國”。聯想集團有一段歷史,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進口關稅調整,包括IBM、惠普這樣的國外計算機巨頭大兵壓境,聯想當時是以民族企業的姿態起而迎戰的。2005年,聯想集團收購IBM的PC業務,更被公認爲是中國公司的驕傲。

我以前做記者的時候採訪他,問他怎麼看待硅谷的科技公司都以改變世界爲自己的使命。柳傳志想了想說,年輕的企業家可能有這樣的雄心和抱負,但是像他這一代人,可能是因爲自己的親身經歷,見過中國的積貧積弱,一輩子就認爲幹企業的人,使命就該是產業報國。

但是,聯想集團確實又是全世界最大的個人電腦公司,它必須要考慮全球業務。所以,後來纔會有聯想集團的高管接受採訪時,沒有考慮到已經敏感的輿論環境,說聯想集團是一家全球公司,而不只是一家中國公司。

第二,關於利益的爭論。聯想控股和聯想集團確實是從中科院起家的公司,大股東到今天仍然是中科院國有資本。柳傳志和兩家公司的高管確實也有公司的一些股權。同時,兩家大型企業的管理層確實也拿着高薪。這是表象的事實。

但是在背後,這種利益格局的演變背後,幾乎可以說是一部早期中國企業史。改革開放之後的第一批中國創業公司,因爲歷史的原因,絕大部分都起步於體制之內,由體制內的能人從零開始折騰,折騰到稍微像點樣子,這時候,面對的問題就是:接下去該怎麼辦?一條路徑是任勞任怨的雷鋒,幹到退休,當地政府派個人接着幹;一條路徑是能人不甘心,認爲這完全是我拼死做的企業,於是充滿怨言,甚至從公司轉移利益到自己口袋;還有一條路徑就是在政府的許可下,做企業改制,給管理層激勵,讓企業實際的創始人有一定股權,這就是柳傳志所謂的“拐大彎”。上市之後,所有的股權、薪金、分紅,也都要符合公司治理的要求。

而且,在柳傳志的管理理念中,企業一定要有主人,CEO一定要有主人翁意識,最好的方法就是CEO必須持有一定的公司股權,從公司和銀行借錢,你也得買到一定的份額。所以當年纔會有人問柳傳志:楊元慶借那麼多錢買聯想集團的股權,是他自己願意的,還是你逼着他買的?從結果看,今天的聯想集團確實也是那一批企業中走得最遠、做的最大的一家。曾經優秀的比如健力寶、科龍、方正等等,都已經泯然衆人。

第三,關乎技術的爭論。對柳傳志和聯想的指責,最常見的是拉出來任正非和華爲作比較,再配上當年柳傳志和倪光南關於貿工技和技工貿的分歧,最後的結論就是,柳傳志和聯想不願意投資技術。

其實柳傳志早年也表達過對華爲和任正非的欽佩,甚至拿登珠穆朗瑪峰打過一個比方,說華爲選擇的是更陡峭的北坡,而聯想選擇的是南坡。但是,如果推演一遍,我相信早年的柳傳志和聯想還是會選擇貿工技,先活下去,做大規模,然後再圖其他。

這裡面當然有個人性格和戰略選擇的因素,但決定性的,可能還是兩家公司從事的行業的因素。如果華爲不走從模仿到自主創新這條路,華爲不可能做到今天這麼大。如果聯想一上來或者稍具規模就開始死磕操作系統和芯片,聯想大概率今天已經不存在了。因爲聯想進入到個人電腦這個行業時,這個行業就是微軟和英特爾說了算的,不要說是聯想,IBM、惠普、康柏、戴爾也要接受win-tel的統治。

當然,計算機行業再往後演變,又疊加上了智能手機這個大變量,而聯想確實在這個大潮中也沒做好。不過,話說回來,那些老牌的科技巨頭,哪家公司又做好了?

第四,關於子女的爭論。這一點說起來就更憋屈。柳傳志創業之後立下規矩,不能把公司變成像家族企業,聯想高管的家人和親戚,不能在公司任職。柳傳志的子女當然也不能因爲父親是創始人,就可以在公司內做事,更別說做高管。這是因爲柳傳志當年想要建立好的公司治理體系——當然,不是說子女進入公司就一定不好,至少今天來看孟晚舟在華爲做得也很好。不過柳家這一邊,女兒柳青的職業路徑,就排除了在聯想工作,而是從投行做起,然後到創業公司也就是滴滴任職。但是結果,反而說得像是柳家在下一盤大棋……

3.

柳傳志在退休之前有幾年時間,一改之前的低調,開始比較參加公開活動和接受採訪。其中也不乏有引發爭議的言辭。

多的

我記得他自己也曾講過這麼做的原因,是認爲做企業的人,也有必要在自己能做到的範圍之內,儘量去“溼潤社會的空氣”。因爲企業不可能只是社會中的一座孤島,社會向好,企業纔有可能好。

他一定沒有想到,社會的輿論空氣,竟然在這個多雨的年份,變得如此乾燥和讓人易怒,而一生追求產業報國、儘量不負他人、事事謹慎周全的自己,竟然會成爲被網絡輿論頻繁攻擊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