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對決莫文蔚,質量不錯的《焚城》,爲什麼連回本都困難?
號稱“華語首部輻射災難大片”的香港電影《焚城》,在點映與首映活動上獲得了出色的初期口碑,豆瓣開分7.6,看完本片的觀衆直呼“過癮!”“震撼!”甚至是“香港電影又活過來了!”讓人不禁好奇,在香港電影陷入困境的今天,《焚城》能否成爲香港電影成功轉型的里程碑之作。
近年來,香港電影與華語災難類型片陷入了某種困境,影片質量良莠不齊,市場吸引力越來越低,票房逐年下降,如近幾年的《掃毒》系列等,以及今年的《危機航線》與《出入平安》,後者甚至一度撤檔,往日吸金的同類型大片,今日卻彷彿淪爲了市場的炮灰。
除了影片質量不高以外,現代觀衆在未來世界與超級英雄等科幻災難片層出不窮的前提下,難免對平日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自然災害題材電影失去了興趣。而《焚城》的輻射災難題材,對於市場來說,是少見的,所以觀衆期待這樣的電影,市場也需要這樣的電影。
作爲難得的香港本土與稀有題材的大製作電影,《焚城》本身足夠吸引人。然而,市場的反饋並不理想,無論是內地或是香港市場,本片的票房都較爲低迷,首週末內地僅收8000萬元,香港市場更是隻有50萬美元,根據目前媒體預測的2億總票房來算,甚至距離回本都較爲困難,這與觀衆對於相關題材已經失去了興趣離不開關係,然而,已經觀看過本片的觀衆表示,影片的質量很高,但是宣發水平與質量不成正比,所以《焚城》的後續票房走勢如何,還得等待口碑的下沉與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