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出手,王興接招。五萬億市場,CEO該向褚時健學習

最近,京東生鮮業務「七鮮」在北京佈局前置倉,正好對標美團「小象超市」展開競爭。14億人的一日三餐,生鮮的特點——剛需、高頻、離用戶更近,決定了五萬億生鮮是巨頭們的主航道,貼身廝殺是必然的。

自2014年開啓的「千鮮大戰」,創業者折騰了B2C電商、社區團購、前置倉、社區門店等多個模式,前赴後繼。我2020年聊到生鮮大戰時,

五萬億生鮮,巨頭槓上了,那細胳膊細腿的創業者還有機會嗎?

首先強調一點,民以食爲天,生鮮領域足夠龐大,用戶需求多樣、產品非標程度高,巨頭不可能把所有活兒都幹了。

比如,區域贏家就是許多創業者的出路,關鍵點在於:

第一,深耕本地市場,點位密度要夠;

第二,經營用戶,深刻挖掘本土用戶需求;

第三,狠抓區域特色,打造供應鏈差異化。

做下游終端現金流好、離錢更近,但產業競爭最終是上游的競爭。生鮮的核心是:得上游者得天下。利潤大頭將來自上游。

十多年前,我做匯源朱新禮的調研,前後去了山東沂蒙、山西萬榮蘋果產區、重慶萬縣柑橘產區。在這些地方,匯源均建有生產基地。當年,他想把匯源賣給可口可樂,就是看好供應鏈上游的發展,想進入農業種植業。

許多下游零售渠道公司,都在發力提高自有品牌訂單佔比,就是因爲自有品牌產品毛利率高得多。農產品品牌化是未來的方向。只是這個是賺苦逼的錢、耐心的錢。

我對農產品品牌化的認知,起於褚橙。2009年,褚橙還未推向市場時,我就去褚時健家裡上門拜訪過。褚老告訴我,有沒有品牌,售價是10倍的差距。他把種菸草的一套方法論用在種橙子上,認真做事,就能掙錢。

總結褚橙品牌化之路:

第一,必須有資本投入,褚橙最初投入有1000萬元,平地、修蓄水池、拉水管等等,不是家庭農場能承擔的。反過來說,如果你有點家底積累,希望做一件長坡厚雪的事情,農業或許就是新出路。

第二,採取強管控模式,進行嚴格的技術管理,將褚橙種植24道工序變成標準化動作。

第三,懂農民、接地氣。對農戶的管理和激勵是一門學問,許多年輕的農業創業者就折在這裡。

做供應鏈上游,就兩個字:好吃。今年,我拜訪十月稻田創始人王兵、趙文君,他們當初靠三個字的核心競爭力融到了3個億。

哪三個字?「口感好」。

如果拋棄品質,只關注價格,行不行?不行,因爲消費者對入口的東西還是講究品質的。曾經有家公司能做到極致的廉價,但是無法保證產品的乾淨、品質,開了幾百家門店,最終還是倒閉了。

「吃」是永恆存在的需求,五萬億生鮮市場裡,巨頭的優勢在於資源、效率和管理,創業者如何避其鋒芒,找到自己的差異化?萬變不離其宗,要抓的無非兩頭:用戶和供應鏈。有志於此的創業者,歡迎添加微信與我交流,備註:姓名-公司-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