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東:“起重機禁令”凸顯美國戰略畸形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總統拜登21日簽署行政令,提出在未來5年內投資200多億美元用於港口安全建設,其中包括在美國國內生產新的港口起重機,以更換全美各地港口的中國產起重機,消除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所謂“潛在威脅”。這將是30年來美國首次在國內生產起重機。同時,美國海岸警衛隊還發布安全指令,要求目前部署在美國戰略海港的外國產起重機必須滿足某些數字安全要求。
港口是美國貿易的主要出入口,就業崗位達3100萬個,每年爲美國經濟創造超過5.4萬億美元收益。而中國製造的岸邊起重機佔有全球最大市場份額,目前有超過200臺中國產起重機在全美各地港口與受監管設施內使用,佔美國港口起重機使用總量的近80%。美國政府現在卻宣稱,這些起重機可被遠程控制,會對美國的商品流動及軍用物資轉運產生不利影響。
繼強推在美國國內拆除華爲電信設備後,拜登政府又把目標轉向中國產起重機,這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首先,美國仍在持續推進高科技領域對華“脫鉤”進程,港口起重機雖不屬於高科技設施,但在美方看來屬於戰略設施,不能存在任何“風險”。現在看來,將對華“脫鉤”範圍從高科技產品向基礎設施類產品擴展正在成爲美國政府的既定方針,今後還可能擴展到電網、管道、交通、能源等其他關鍵基礎設施領域。
其次,今年美國大選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美國優先”再度成爲“政治正確”。大概率將成爲共和黨候選人的特朗普宣稱一旦當選將會繼續對華“全面脫鉤”,並對中國輸美商品增稅60%。出於爭奪選票的目的,作爲執政者的民主黨人拜登更需有所表現,宣佈有媒體效應但又不會立即對國內生產市場造成嚴重衝擊的政策因此變得重要,而拿中國產起重機下手即被拜登政府認爲可以滿足這一需求。
再次,無論之前的特朗普政府還是現在的拜登政府都在追求“製造業迴歸”,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以“維護國家安全”爲名、通過政府法令強行拆除已在國內使用的外國產品,被拜登政府認爲能夠驅動市場填補空缺,加快“製造業迴歸”步伐。因此,“中國製造”或將只是美國政府採取相關措施的一個代表性目標,不排除這種“拆除令”今後還會被施加到更多國家的產品上。
顯然,拜登政府的這項行政令是美國對華整體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美方試圖將所有經濟活動都放到“泛安全化”的放大鏡下審視,結果發現沒有什麼領域是“安全”的。隨着美國推動對華戰略競爭走得更遠,它的對華“脫鉤”範圍還會擴大。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美國政府在市場配置理應發揮基礎作用的領域過度採用政治手段予以干預,將會明顯加大國內生產運營成本,比如它將不得不投入更多資金用於拆除原設備、購買新設備及維持港口正常經營等。在美國預算赤字不斷突破紀錄的背景下,這會進一步加大財政負擔,並制約其在其他領域維持相應開支的能力。同時還應看到,更換基礎設施的工程量較大,完成港口大型設備更新的期限也不會短,對美國進出口的影響恐怕不僅會涉及到具體的貿易量,還可能使已經長期高企的通貨膨脹雪上加霜。所以至少在短期內,這給美國政府帶來的將更多是壓力而非紅利。
長期來看,美國將對華“脫鉤”從產業鏈供應鏈領域擴展到基礎設施領域,這個過程一旦開啓很難止步,無論拜登還是特朗普贏得今年大選,都將很難停止這一進程。而對中國產品的排斥只會帶來更高的生產、購買和運營成本,更少的海外盈利以及更加非理性的國內政治氣氛,甚至可能刺激美國保守派爲追求絕對的“美國優先”而再次在經貿領域對外全面“大開殺戒”。美國自身的比較優勢是高科技產品,如今卻出於政治目的一再違背市場規律,非要在全球化時代通過“築牆設壘”來滿足自身畸形的競爭目標,最終必然會遭受經濟規律的懲罰。
即便在美國市場遭到無理和蠻橫對待,物美價廉的中國基礎設施產品在世界其他地區仍然有着廣闊空間和機遇。面對美國愈演愈烈的“脫鉤”操作,我們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把精力放在優化產品設計、降低生產成本以及加強對外合作、滿足外部關切等方面。(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