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嫦娥6號登月見證歐中合作 德媒:政治隱憂猶存

大陸嫦娥6號2日降落在月球背面靠近南極地區的阿波羅環形山,歐洲太空總署(ESA)協助導航。(新華社)

德國之聲報導,在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變軌機動後,大陸嫦娥6號按照計劃於2日降落在月球背面靠近南極地區的阿波羅環形山。此次任務是人類史上首次從月球背面進行採樣返回。相比月球其他地區,南極地區被認爲含有更多的太陽系早期化石,找到水的機率也更大。

事實上,這並非中國的首次月球背面探測任務。早在2019年,嫦娥4號任務就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其攜載的月球車玉兔2號至今仍在月表工作;2020年,嫦娥5號任務則實現了在月球正面着陸並採集岩石樣本返回地球。

歐洲與中國之間的航太合作非常密切、項目衆多。嫦娥5號等以往的中國探月任務,歐洲太空總署(ESA)都協助導航;ESA以及大學、研究所已經參與過多次嫦娥探月任務,雙方也時常聯合研製科研衛星,還開展過幾次太空人聯合訓練;ESA的太空人也定期接受中文語言培訓。

然而,隨着國際地緣政治形勢日益嚴峻,歐中航太合作正面臨不斷上升的政治風險。從90年代初就負責協調歐中航太合作的ESA國際關係處主任伯奎斯特(Karl Bergquist)表示,雙方的科研合作氛圍總體而言非常好,但是「地緣政治環境在近10年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相應的限制也越來越多」。

受此影響,2015年開始的歐中載人航太合作如今已經處於「休眠」狀態。「這主要是受到了來自第三方出口管制的影響」,伯奎斯特說,歐洲和美國也有很多航太合作,會用到很多來自美國的設備,「但是這些設備我們不能用於和中國的合作項目,同時我們歐洲也無法不用這些來自美國的關鍵設備」。

相比載人航天,包括探月在內的其他歐中航天項目暫時尚未受到太大的地緣政治影響。然而,伯奎斯特也有一些隱憂。「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開始對俄羅斯全面制裁。在這一背景下,中、俄發起的國際月球自動科研站項目(ILRS)就會對我們構成麻煩:如果中國接下來的嫦娥7號、嫦娥8號任務被納入ILRS項目之中,我們歐洲就幾乎不可能再繼續和中國合作探月了」。

法國天體物理和行星科學研究所的加斯諾(Olivier Gasnault)則表示,不管是和哪個國家,航太合作總是會帶來很大的益處。由於嫦娥6號在月球背面只會停留兩天左右的時間,因此加斯諾和他的同事們也只有約兩天的時間在北京的飛控中心收集着陸地區的氡氣數據。

隨後,嫦娥6號就要攜帶採集的岩石和土壤樣本起飛返回地球。按照歐中雙方的約定,此次任務的科研數據將「對等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