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川再生!漫步文化城 臺中重現「小京都」水岸廊道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劃」讓綠川成爲一條可親近的河川,重現昔日「小京都風貌。(圖/臺中政府水利局提供,下同)記者黃采薇/綜合報導

舊城再生從「河川」整治開始!旱溪、綠川、柳川筏子溪等,擁有多條溪流貫穿其中的臺中市,和臺北、高雄的河堤景觀不同,曾有旅遊文學家這麼說—臺中市的溪流適合輕旅行!臺中市政府去年(2015年)啓動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劃」,爲此編列8億元、預計107年完工,讓綠川成爲一條可親近的河川,將來無論是民衆散步,或是騎自行車遊覽,都可以自由穿梭在沿岸兩側。▲由於第一廣場前的河段,長期被排入家庭廢水,而且加蓋超過20年、造成嚴重污染,水利局於日前(10/23)進行「綠川排水環境營造工程動土,打造「綠川」沿岸、成都市裡的親水公園。▲日治時期,日人建造橫跨綠川橋樑「新盛橋」,位於中山路與綠川東、西街,如今更名中山綠橋,是臺中市歷史建築之一。(圖/ETtoday資料照)爲了進行綠川水質的改善,「綠川排水環境營造工程」前陣子(10/23)在東協廣場前、舉辦動土典禮,臺中市市長林佳龍表示,綠川流經舊城區,後來因爲都市發展造成污染加蓋,綠川被掩蓋在地面下,從此不見天日,甚至成爲家庭污水排放的臭水溝,所以將進行「掀蓋」工程,分成「水源淨化、污水截流、環境營造」等三階段來依序施工,並啓動「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劃」,重現昔日「小京都」河岸步道的風貌。

「一座城市能有溪川數條流過市中心,而且各自活絡蜿蜒。」知名作家劉克襄曾在文章裡提到,幸福城市的藍圖,就如同京都擁有鴨川一樣,以溪川爲主角,再規劃好沿岸的景觀,打造舒適休閒的居住空間,讓民衆的生活融入其中,而在日治時期的綠川,原本就是臺中景觀的一環。▲坐在「一本書店」的座椅、眺望窗外的綠川,感受周遭樹木花草四季的變化,令人有種時空靜止的錯覺。(圖/翻攝自 一本書店 粉絲專頁)許多臺中在地的民間團體,也曾在綠川堤岸旁,不定期地舉辨藝文活動,如:「綠川市集」,或在周遭開設書店,如:「一本書店」,佈置成閱讀、品茗,以及享用餐飲的舒適空間,平時也舉辨講座,坐在店內的座椅、眺望窗外的綠川,感受周遭樹木花草四季的變化,令人有種時空靜止的錯覺。

因此,也有不少在地住民,出於對環境的關心,希望綠川的溪水品質能夠改善,活絡舊城區的美麗樣貌。對此,林佳龍表示,「綠川排水環境營造工程」爲舊市區再生、重要的里程碑,臺中市是因爲縱貫線通車,以火車站前的都市計劃而誕生的「文化城」,其中綠川流經舊城區,見證了臺中舊城區的發展;後來因爲都市發展造成污染加蓋,綠川也被掩蓋在地面下。

近年來民衆喜歡「樂活」的方式,在家附近騎騎腳踏車、慢跑、散步,在重視生活品質的情況下,當地政府如何規劃城市願景,也就顯得極爲重要。對此,林佳龍進行綠川「掀蓋」的工程,表示將「打造綠綠臺中!」因鐵路高架化而形成的「綠空鐵道」,與綠川交錯形成一個十字軸,將成爲臺中市的新座標,再由點、串成線、結成面,藉由河川再生工程,帶動整體文化城中城計劃。▲綠川「掀蓋」工程,將讓臺中市中區再生、形成古今綠見的都市水岸景觀,未來民衆也能在堤岸旁隨意散步、觀賞植物,感受宛如「小京都」的舒緩生活。(圖/臺中市政府水利局提供)爲呼應在地住民對於生活品質的需求,臺中市水利局局長周廷彰指出,「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劃」首要考量水質改善策略,水利局已投入約5.2億元經費,辦理水質改善及生活污水截流,而動土的工程爲雙十路至民權路段環境營造,工程經費約2.8億元,全長約610公尺。

在確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引入休閒、休憩的空間,臺中市水利局跳脫以往都市河川的整治方式,將「以人爲本」的概念,融入景觀思維,創造新型態的都市水岸空間,完工後將與周邊景點串聯,讓臺中市中區再生,形成古今綠見的都市水岸景觀,將來民衆也能在堤岸旁隨意散步、觀賞植物,感受宛如「小京都」的舒緩生活。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