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陸股新經濟續漲、舊經濟補漲可期

從宏觀數據來看,投資端,房地產與基礎建設投資於6月份分別成長6%以及8%,推動固定資產投資成長。從專項債的投入金額以及運用領域來看,雖然雨季可能影響部分建設速度,但是後續基礎建設可望維持兩位數成長性。消費端來看,5月份消費衰退縮小到2%,主要因爲紡織品,汽車以及家電相關需求的推動。因爲618京東電商銷售數據不錯,6月前三週的汽車銷售也有兩位數的成長,消費以及投資發力,有助於中國第二季GDP增速恢復正成長。

從政策端來看,指數編制以及創業板註冊制度爲主要利多。第一點,過去十年以來,中國無論GDP或是企業獲利均有倍數成長,但是上證指數多數時間位於3,000點上下500點波動,除了因爲一段時間的資金吃緊導致股市被De Rating外,另外就是上證指數的編制並未充分反映實際的產業市值組成。

如上證指數裡面金融產業佔比約在30%多,但是金融產業市值佔比已經降低到20%左右。因此科創板部分個股納入上證指數,均有利於上證指數更能反映實際GDP或是企業獲利的表現。此外,創業板註冊制度實施,包含放寬上市條件以及漲跌幅同科創板,均顯示主管機關的監管程度的降低,有利於資本市場的風險偏好的改善。

再從資金面來看,6月份深滬港通北上買超人民幣(下同)527億元,即使沒有MSCI等調高權重的利多,外資持續加碼中國,7月以來更是每天淨流入,短短五個交易日已淨流入549.58億元,也使得2020年以來北上資金淨流入1,731.09億元。外資的流入也顯示出對於中國疫情控制以及經濟恢復的信心,目前整體兩融金額佔成交市值約10%,相對於2015年當時場外配資等因素讓兩融金額佔成交市值比重超過20%相比,目前散戶情緒相對可控。

展望未來,成長類股急漲後,加上機構持股集中,市場擔心是否會有科技抱團瓦解的現象發生?若從創業板近期的產業市值分佈,醫藥、電子以及計算機產值比重分別爲32%、15%、11%,由於中國醫藥產業進入創新藥週期,加上醫藥企業受惠於疫情防控以及即將實施的DRGS(醫療保障疾病診斷分組)帶來的國產化商機,5G基站建設高峰將於2022年出現,顯示上述產業的獲利年成長性持續成長,科技抱團瓦解的現象短期就不容易發生。

只是2020年以來成長股累計漲幅已大,進入7月份大金融類股領漲,其中以券商產業領漲,主要反映中國註冊制度開始實施後,直接融資比重提高,加上近期成交量大幅增加有助於券商獲利改善,產業輪動有助於指數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