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勿糾結短期波動 逢低搶進長期增長機會

出口方面,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經季節調整後的出口額減少17%(跌幅主要集中在1、2月間)。顯示大陸第一季成長的萎縮幅度顯然比原本預期中還多,不過中國可能早已在歐美國家帶來更多逆風之前,就已開始努力地要讓經濟活動逐漸迴歸正軌。

從疫情控制層面來看,第一波爆發疫情的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等,因爲已經做了比較好的控管,加上政策面的支持,股市相對於其他地區表現更具韌性。

在大陸,政府陸續推出穩定金融市場措施,像是注入了更便宜的中期資金、指示金融部門幫助受疫情影響的行業,以及介入處理海南航空債券問題等。

在香港,預算增加包括髮放現金,爲中小企業提供政府擔保的貸款以及公用事業補貼,以減輕去年的社會動盪以及疫情爆發所造成的負擔。

整體來說,在疫情得到控制後,政府的貨幣與財政刺激等經濟政策的正面效益就會慢慢顯現。

從產業來看,儘管疫情削弱了保險公司第一季的利潤,但長期來看保險銷售量反而增加,政府的激勵措施和對健康保險的強勁需求,將提供進一步的支持。甚至爲了緩和業務人員面對面的銷售下降,對金融科技進行更多投資,採用線上的方式新增用戶。

另外,部分餐飲業雖然關閉了餐廳,在抗疫期間反而推出不需接觸的外送服務。部分資訊科技公司則受益於廣泛的自我隔離,從而增加了遊戲等軟體的下載量。

大陸政策面因爲對金融穩定性的考量,在推出各項因應措施的腳步上較爲謹慎,即使中國人民銀行並未大幅降息,寧可採用適時管理流動性,如稅金減免等目標明確的措施等,這樣的舉動已經爲壓力較大的產業帶來支撐。隨着全球需求降溫,相關政策可能會在未來更加積極推出。

疫情削弱了近期消費者的消費前景,提供觀光旅遊服務的公司也在短期內受創,但我們預計這種影響不會一直持續下去,事實上隨着逐步復工,經濟的動能逐漸恢復。投資人仍應該將目光專注在受惠於結構性增長動力—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所能帶來長期回報的產業,像是高端消費、醫療保健和保險等領域。

2019年,大陸對除了大城市以外的所有城市,放寬了居住權的限制,並促進了永久居民的公共服務。這將使農民及其家庭更容易搬遷,人們傾向於城市尋找更好的工作,健康和教育服務,從而提高中國的城市化率並支持消費。

雖然短期內市場波動難免,但當「市場充滿恐懼」時,正是長期投資人最佳的逢低進場的時點,因爲大規模的拋售潮將導致企業股價低於其應有的價值,反而提供了更合理的價格來投資優質企業的機會。

鎖定擁有強大資產負債表,競爭優勢和高資產回報率的優質公司,可能會更容易應對新冠疫情所帶來的恐慌性出售,即使短期業績不穩定,一旦市場的情緒趨緩,它們也將是率先復甦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