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航太專家:中國太空站不是美國壓力源 中俄航太合作纔是

大陸航太專家中國太空站不是美國壓力源,中俄航太合作纔是。圖爲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發射升空。(中新社

大陸中國航空學會《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19日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中國神舟12號太空船發射成功,有些美媒認爲,很大程度是美國在技術合作領域政治阻礙,隨着中國太空站全面啓動,美國或許會受刺激而在航太有新的重大突破。這種說法,似乎有一定合理性,卻似是而非。未來中國與俄羅斯戰略合作關係在航空航太科技領域全面提升,或許纔是美國該擔心的。

王亞男認爲,中國建造太空站,是按照近30年前制定的航太工程「三步走」大戰略實施,一開始就立足於依靠自己力量逐步掌握載人航太、艙外活動、交會對接,及太空站等相關技術,不完全是因美國政治阻礙。

王亞男坦言,在頂尖水準高技術領域,中國向來難以獲得西方相關裝備,航太領域更是如此,這一事實決定了中國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只能依靠自己力量,發展航太技術。

改革開放後,中國正着力將科技創新作爲社會經濟發展的「黑馬」級驅動力,就不可能不重視包括航太在內的高技術領域。

王亞男認爲,美國未必會因中國建設自己的太空站而受刺激。如果有,也是對中國長期持有偏見的極少數人。美國在航太領域有更浩大的計劃,比如環月軌道站火星取樣返回計劃、全新的載人登月計劃、載人登陸火星計劃,這些計劃顯然不是中國刺激制定。

美國肯定會繼續取得航太領域的重大成就,這是其目前在航太技術、資源人才領域的優勢地位決定的。人類的科技力量在整體進步,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把目光投向深空,美國不可能不考慮該不該「邁出一大步」。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製定的航太工程計劃並不以「超越別人的成就」爲基點,而是本着穩健務實態度,積極突破昔日極限。這些工程計劃,與中國現階段的技術資源和經濟資源水準嚴密契合,不會給中國經濟建設造成沉重負擔

王亞男強調,在這樣原則下,即便美國繼續邁進,中國也不會以此爲標竿簡單跟進,更不會照着人家畫的圈走下去。相反,對於美國,如果以「大大超越中國」爲目標制定航太工程計劃,那麼其雄心可能真的變成負擔。

一些美國人所謂的「壓力」,很大程度上源於自己行爲。中俄近年來戰略關係的全面升級,特別是在航空航太科技領域合作密切程度的提升,都與美國自身一貫作風相關。

王亞男分析,在月面建立科學研究基地,將是中俄之間未來一段時期的重大航太科學工程。中俄一旦攜手,很可能取得極爲重大突破性成果。這種突破天花板量級的成果,冷戰結束之後美國已經很久沒有遇到。即便美國政府繼續針對科學技術人員涉華問題施展強力手腕,搞封鎖和隔絕,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內生資源能力異常雄厚的國家,也幾乎不可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