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控股上半年虧損15.6億元,但資產質量有所好轉
近幾個季度業績承壓的陸金所控股(LU.N;06623.HK)不出市場意料上半年呈現虧損狀態,但資產質量同比好轉。
8月22日,陸金所控股發佈的半年業績顯示,上半年淨虧損15.6億元,而去年同期則實現淨利潤17.36億元。但在陸金所控股的風險減量措施下,今年上半年資產質量有所好轉,二季度信貸減值損失同比下降14.6%。
陸金所控股表示,一段時間以來,宏觀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市場需求逐步恢復,但小微經營主體活力仍待加強。
在這樣的背景下,陸金所控股的業務規模有較大幅度縮減。業績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末,陸金所控股的貸款餘額爲2352億元,較去年上半年末減少44.8%,但其中消費金融貸款餘額爲420億元,較去年上半年末增加27.9%。新增貸款總規模則由去年上半年的1105億元減少至933億元。受此影響,其上半年的總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93.48億元減至129.4億元,降幅達33.12%。
在財報發佈後的業績溝通電話會上,陸金所控股董事長兼CEO趙容奭表示,陸金所控股正堅持“重質不重量”的策略,持續推進涉及產品組合、線下佈局、隊伍建設、優化風控的四大風險減量改革舉措,聚焦服務重點客羣和小微經濟更具彈性的地區。在此策略下,從半年業績數據來看,儘管業務規模縮減,但其資產質量同比有所好轉。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陸金所控股小微融資服務整體30天逾期率比一季度末降低1.2個百分點,消費金融業務不良率下降0.2個百分點。得益於資產質量改善,二季度陸金所控股信貸減值損失同比下降14.6%。
而在利潤方面,陸金所控股上半年出現了15.6億元的淨虧損,其中第二季度淨虧損7.3億元。
陸金所控股CFO朱培卿表示,公司剛剛完成向100%擔保模式的過渡,新業務模式需要進行風險準備金計提,這種會計處理方式會對短期盈利能力產生影響。但預計100%擔保模式下的新增貸款可實現全週期盈利,隨着貸款組合到期,預計將改善長期財務表現。
資料顯示,陸金所控股於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100%擔保業務模式的業務轉型。轉型後,其持牌融資擔保子公司可爲無須第三方增信的各新增貸款交易提供擔保,不再需要依賴增信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陸金所控股在半年業績中宣佈於2024年7月底如期完成了特別股息的派發。在選擇以股代息後,平安對於陸金所控股的持股比例上升,陸金所控股成爲平安的間接非全資子公司,其財務業績併入平安的合併財務報表。
交銀國際證券數據顯示,平安此前持股陸金所控股41.4%,陸金所控股是平安集團按權益法覈算的聯營企業,在以股代息之後,平安持股上升至56.82%,需要將陸金所作爲控股子公司合併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