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回望安倍執政 體會中日關係複雜性

陸媒環球時報社評回望安倍執政,體會中日關係複雜性。圖爲2019年12月2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四川成都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南韓總統文在寅共同出席第七屆中日韓工商峰會。(中新社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昨宣佈因健康原因辭職,陸媒《環球時報》社評29日指出,安倍兩次執政期間,中日關係的實際情形是一條起伏的曲線。他因參拜靖國神社導致了中日關係的跌落,也在兩次執政期間都爲推動兩國關係的回暖做出了努力。最近兩年中日關係恢復勢頭一度比較穩定,不過疫情發生以來,或許受美國強硬對陸政策的帶動,日方的對陸態度又出現搖擺的跡象

社評稱,中國大陸很多人不喜歡安倍,其中最大原因是他2013年參拜了靖國神社,並且推動修改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等等。他在大陸互聯網上常被「漫畫化」,網民們熱傳過他面對美國領導人時「點頭哈腰」、跟川普打高爾夫時仰面摔個大跟頭,以及他小跑着湊上去與普丁握手的視頻,傳遞了對他的嘲弄。另外,大陸輿論場還有對安倍在推動組建「印太同盟」抵制大陸方面比較積極的泛泛印象

社評表示,安倍是日本國家利益維護者,在大陸問題上,強硬是他的底色,同時他也保持了在靈活性上的開放。他結束了日本「五年六相」的政治動盪期,執政時間超過了日本戰後所有首相,這真實反映了他在日本受歡迎的程度。對於「安倍經濟學」,日本社會給予的積極評價更多一些。總體看,他執政的這些年是日本國家力量的保持期。

社評稱,從安倍身上,中國人需要總結的是,日本社會喜歡誰極有可能與中國人對他的態度是反相關關係。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這反映了中日兩國國家利益和國民感情的相互重合面還有待擴大。一方面,要致力於增加中日的共同利益。同時還要重視日本的政治現實,減少兩國的政治摩擦,或者管控那些政治摩擦的影響,從而實現兩國國民感情的相對拉近。

社評分析,原因是大陸是大國,面臨着美國的全面戰略圍堵,日本這樣的國家必須是大陸爭取的物件。日本雖然是美國的盟國,但大陸是它的第一大交易夥伴美日關係在對陸問題上不具有鐵板一塊的必然性。讓日本與華盛頓越來越極端的對陸政策保持距離,減少日本對華盛頓攻擊大陸的配合,大陸方面完全可以有所作爲。而一旦形成這方面的實際效果,它對大陸的意義顯然大於中日具體爭議中細微得失的意義。

社評認爲,從長遠看,日本肯定會追求不受美國控制的更多外交獨立性,在有美日同盟的情況下保持在中美之間的某種戰略平衡符合日本利益,也是它未來的必由之路。大陸至少應當防止增加日本這種戰略移動阻力,在堅持大的中日關係原則的基礎上,應當爲兩國社會的不斷靠近持續營造積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