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味道:名人與廬山——李璟和廬山秀峰寺

在九江至今流傳着這樣一句諺語:“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到過秀峰的人,大都知道秀峰之美是一種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融爲一體的秀美。秀峰位於廬山東南的鶴鳴峰下。秀峰之秀,並不是一峰獨秀,而是羣峰競秀。秀峰是香爐峰、雙劍峰、文殊峰、鶴鳴峰等諸峰的總稱。比如香爐峰頂形如一座天然的古香爐,每當雲凝山谷,繚繞上升,一經陽光的映照,便會出現“日照香爐生紫煙”的奇特美景。

唐代詩人李白遊覽秀峰寫下《望廬山瀑布》一詩之後,歷代不少文人墨客紛紛來到秀峰觀賞“飛流直下三千尺”的人間壯景,並寫了很多豪放美麗的詩篇,使原來以自然風光著稱的秀峰,逐漸變成了一處人文景觀。在這些慕名而來的文人雅士中,隨着南唐中主李璟到秀峰築臺讀書並修建了開先寺,從而更加增添了秀峰的人文底蘊。

據《廬山志》記載:“南唐李中主璟問舍於五老峰下,野夫獻之,買爲書堂;及即位,以爲寺,故名開先。”公元931年,南唐烈祖李昇將年僅15歲的長子李璟送到廬山白鹿洞讀書,但李璟並沒有聽從父親的安排,自作主張在秀峰買下一棟農舍作爲書堂,帶着隨從離開了白鹿洞。李璟選擇秀峰作爲讀書之地,不知是嚮往李白詩中描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秀峰美景,還是自恃帝王之家的高貴身份而不願意和白鹿洞的那些寒窗苦讀的學子一起讀書,但不管什麼原因,李璟都開創了一代帝王在廬山隱居讀書的先河。以至於李璟即帝位後,將他在秀峰隱居讀書的農舍舊址上所建的一座寺院,賜名爲“開先寺”。

李昇並沒有責怪李璟擅自更換讀書的地方,只要李璟能夠安心讀書,不管在白鹿洞還是在秀峰,其結果都是一樣,只是作爲帝王之子卻住在一棟破舊的農舍裡顯得過於簡陋。於是,李昇便派人到秀峰把李璟的書堂重新整修一番,並在書堂的後山上,修建了一座可以讀書觀景的讀書檯。隱居在秀峰的李璟每天除了讀書,便是觀景,偶然也會寫詩。只是出生在晚唐的李璟,所作的詩詞已全然沒有了盛唐時李白詩文中的那種飛流直下的氣勢。比如他的《望遠行》:“玉砌花光錦繡明,朱扉長日鎮長扃。夜寒不去寢難成,爐香菸冷自亭亭。”人們從詩中很難讀出一種王者之風與豪邁之氣。

李璟離開秀峰時並沒有確切的時間記載。公元943年,李璟嗣位稱帝,年號太保。李璟即位後,改變父親李昇保守的國策,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並一舉消滅了皆因繼承人爭位而內亂的馬楚及閩國。不過李璟雖然使南唐疆土得到擴大,但他卻不懂得如何治理國家,終日與其寵臣飲宴賦詩,導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李璟在位期間,用於歌筵舞榭的詩詞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他不僅自己寫詩填詞,還把兒子李煜培養成了一個比他更爲出色的詞人。

據《廬山志》記載:“南唐後主李煜常從父璟徙豫章,築書堂於鶴鳴峰下。”李璟也效仿自己的父親把兒子李煜送到廬山讀書,他似乎忘記了自己是一國之君,應該激勵兒子去建功立業,開闢疆土,也許他已感覺到南唐氣數已盡,讓兒子去讀書填詞不失爲明智之舉。

李璟和李煜父子倆在詩詞成就上不相上下,在政治生涯中也算是殊途同歸。他倆的詩詞被後人錄入《南唐二主詞》中,李璟的“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和李煜的“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都稱得上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公元957年,李璟遷都南昌,向後周稱臣,史稱南唐中主。南唐後主李煜則成了宋太宗的階下囚,被宋太宗毒死時年僅42歲。李璟作爲南唐一代君主,在後人的心中並沒有留下太多的記憶,但他在秀峰築臺讀書和修建寺院的行爲,卻引來了歷代文人墨客和帝王將相的關注。宋代書法家米芾曾遊歷秀峰,夜宿開先寺,欣然題寫了“第一山”的匾額,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時,也慕名遊歷秀峰,並賜名開先寺爲“秀峰寺”。

文:龔驥

來源:#廬山旅遊# 廬山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