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鯤鵬等:全球銀行業更加期待降息

中新經緯8月26日電 題:全球銀行業更加期待降息

作者 馬鯤鵬 中信建投證券大金融研究組組長、銀行業首席分析師

李晨 中信建投證券銀行業分析師

近期,全球資本市場波動較大,美聯儲降息預期越來越強,即將到來的降息週期對全球銀行業或將產生較大的影響。對全球範圍內38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銀行進行分析後,我們認爲,即將到來的降息週期對全球銀行而言整體是正面的。

與銀行偏好高利率環境的傳統觀點相反,全球銀行業更加期待降息。因爲當前的高利率環境極大抑制了信貸需求,持續的高利率環境對淨息差也有負面影響。因爲政策利率高位企穩,貸款利率很難繼續提升,但存款定期化和利率提升的趨勢卻在不斷深化。通過對利率風險敞口的對衝,全球銀行業已經爲未來2-3年降息週期中的負面影響做了充分準備。但降息後,信貸需求和經濟活動將會復甦,存款定期化和成本上升趨勢將會逆轉,財富管理的中間業務收入將會增長,這些積極因素疊加利率風險對衝,足以抵消降息過程中的負面影響。

但應注意的是,降息結束後的終端政策利率是對全球銀行業績產生影響最關鍵的因素,相對較高的終端利率將爲全球銀行經營提供理想的環境。當前,國際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碎片化和割裂化的全球供應鏈以及主要經濟體對人工智能和清潔能源等新技術的大規模投資,都意味着更大的長期通脹壓力,這正需要更高的終端均衡利率來調節。而從銀行角度看,經營需要合理的利率水平,在零利率環境下,銀行很難維持良好業績以及長期穩健經營。我們預計,本輪降息週期後的終端利率極有可能高於疫情前的利率水平,並且不會回落到0%。如果終端政策利率如預期般穩定在3%左右,這樣的利率環境將爲銀行業帶來充足的貸款定價和投資收益空間、旺盛的信貸需求、蓬勃的企業經營活力以及更加優良的資產質量水平。

從美聯儲降息對全球銀行的影響看,我們對全球銀行圍繞“成長性、營收質量、運營效率、資產質量”四大指標進行分析後,發現淨息差對銀行發展極爲重要,中收業務是“奢侈品”。

淨利息差不僅是高成長的關鍵推動力,更是銀行能否積極承擔風險的決定性因素。我們分析發現,在極低的息差環境下,銀行並不一定會倒閉,但普遍高度保守,在諸如存貸款定價、信貸投放、不良生成及風險容忍度、信用成本等方面都儘可能地規避一切潛在風險。此外,淨息差長期處於極低水平的地區的銀行,普遍依賴金融市場業務,在極端的市場波動中相對更爲脆弱。即便出於服務實體經濟的考慮,如此“躺平”的銀行業也很難圓滿完成任務。因此,避免銀行業長期陷入低息差陷阱至關重要。

中間業務收入(非利息收入)是一種 “奢侈品”,規模越大的銀行越具有優勢。對於絕大多數地區銀行而言,10%-20%的中間業務收入佔比是常態,只有少數位於發達金融市場和全球貿易中心的大型銀行,其中間業務收入在營收中的佔比纔有可能長期超越30%-40%。較大的國際化收入貢獻一般只存在於世界主導國家(如美國)、擁有較多歷史遺產的國家(如英國)以及採取大規模跨境併購的國家(如日本)。

未來一段時間,值得警惕的風險,是比當前市場預期更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部分地區的銀行面臨進一步的監管壓力,預期之外的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出現,這些可能對銀行資產質量情況和資本狀況產生不利影響。(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謝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