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海鮮年入十億,資本大佬支持的海上鮮遞表港交所
藍鯨新聞6月14日訊(記者 徐曉春)海上鮮創立僅兩個月,葉寧就拉來了波導股份實控人徐立華及寧波富商汪海明入股,發展約十年時間,這個80後小夥靠賣海鮮年入10億,海上鮮遞表港交所。
從撮合海鮮經銷商和下游加工方的交易開始,到目前直接以供應商的身份進行海鮮銷售,海上鮮收入規模一度超過10億元,但海鮮銷售業務毛利率卻僅爲2.4%。相比之下,海上鮮爲漁船裝Wi-Fi、輔助漁民辦理貸款業務卻貢獻了公司大部分的毛利。
但將漁業帶進互聯網+時代的故事引起了資本極大的關注,2015年至今海上鮮共完成了6輪融資,共計融資4.04億元,公司引入包括雷軍的順爲系、卓爾系資本以及地方國資等投資方入股。
賣海鮮最不賺錢,給漁船裝Wi-Fi貢獻近4成毛利
2009年,葉寧從德國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畢業,獲工程學士學位,次年6月,葉寧取得浙江科技大學自動化專業學士學位,2011年7月,葉寧以德國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工程碩士學位作爲學生時代的收尾。2015年回國後的葉寧在家鄉寧波創立海上鮮,理工科出身的葉寧意圖將漁業帶進互聯網+的時代。
到目前,海上鮮的收入主要來源於海鮮銷售、燃油及油品銷售、海鮮撮合服務、供應鏈管理服務、海上通信及IT解決方案以及租金收入六大板塊。2023財年,海上鮮實現營業收入約9.14億元,其中海鮮銷售業務實現收入7.58億元,佔比約83%。
最早期海上鮮開展的海鮮業務採用撮合模式,也就是類似房產中介,爲上游海鮮貿易商以及漁民尋找客戶,也爲下游海鮮加工商等尋找貨源。這種模式下,海上鮮按照海鮮交易價值的0.3%進行抽成,近三年海上鮮該業務毛利率分別爲71.2%、73.4%和88.3%。
不過,目前海上鮮將海鮮業務基本由最初的撮合模式過渡至直銷模式,2023年財年,海上鮮撮合服務收入僅剩3000元。同時,海鮮銷售業務收入不斷擴大,2023財年海上鮮直接以供應商的身份銷售海鮮取得收入約7.58億元,佔全年收入比例達到83%。
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海上鮮的海鮮銷售業務收入分別爲6.74億元、8.87億元和7.58億元。通過直銷模式進行海鮮銷售的海上鮮增大了收入規模,但毛利率卻只有5%左右,其中海鮮銷售是公司毛利率最低的業務,僅爲2.4%。2023年,海上鮮靠賣海鮮最終實現的毛利僅僅只有約1819萬元。
奇怪的是,2023年主要的海鮮銷售業務收入規模下滑時,海上鮮銷售人員薪酬卻不降反增。2023年公司給予銷售人員薪酬福利等支出由2021年的375萬元增長到942萬元,直接導致公司銷售及分銷開支由648萬元增加到1243萬元,近乎已經翻倍。
最終,在主要的海鮮銷售業務收入規模下滑,費用支出不減反增的情況下,海上鮮淨利潤也面臨縮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海上鮮淨利潤分別爲4534.2萬元、3412.3萬元和3580.3萬元。
賣海鮮不賺錢,海上鮮最賺錢的反而是給漁船裝Wi-Fi。2023年,海上鮮收入佔比第二大的業務是海上通信及IT解決方案服務,簡單來說就是給漁船裝Wi-Fi,使得漁業經營者能夠在海上作業期間進行通信及獲取外界的信息,海上鮮認爲這一業務能夠增加爲平臺增加用戶粘性。
去年,海上鮮靠給漁船轉Wi-Fi取得收入約3337.7萬元,該業務毛利率高達80%。2023年,海上鮮通過這一業務取得毛利約2670萬元,佔公司當期毛利比例約37%,比公司辛辛苦苦賣近8億海鮮的利潤還多。
另外,海上鮮利潤空間最大的業務是供應鏈管理服務,簡單來說就是在中小漁業經營者等資金需求方向銀行申請貸款時,幫助其填寫申請資料以及進行海鮮價值評估服務。2023年,海上鮮該業務毛利率由2021年的73.3%進一步提高到96%。
公司僅成立兩個月,拉來波導股份實控人徐立華助陣
海上鮮的創始人葉寧出生於1987年,現年37歲。截至招股書披露時,葉寧直接持有海上鮮18.39%的股權,是公司第一大股東,同時,葉寧還通過寧波信息、寧波管理間接持股5.09%、4.67%。IPO發行前,葉寧合計持有海上鮮28.15%的股份。
此外,葉寧還與資本大佬徐立華、汪海明達成一直行動協議,合計持有海上鮮47.71%的股權,形成控股股東集團。
徐立華是波導股份(600130.SH)實控人,汪海明也是知名寧波富商。二人通過寧波海禾進行對外投資,其中汪海明控股的宏康投資持股50%,徐立華所控制的波導投資持股35%。2015年4月,海上鮮成立僅僅成立兩個月後,寧波海禾即以500萬元的對價取得海上鮮35.7%的股份,這也是海上鮮的天使輪融資。此前在投資者問答時,波導股份回覆稱海上鮮與上市公司無任何關係,只是徐立華的個人投資。
次年,寧波海禾對海上鮮進行了第二次投資,這次寧波海禾聯手北斗星通(002151.SZ)全資子公司南京北斗星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北斗”)共同投資1800萬元,寧波海禾持股比例上升至38.56%。
2017年,寧波海禾進行了部分持股調整,公司向汪海明和徐立華各自轉讓了4%的股份,兩位資本大佬通過直接持股走到了臺前。
另外,寧波海禾還向葉寧、雷軍系投資公司杭州順贏分別出售了11%、2.08%的股份。同時,海上鮮進行了B輪融資,徐立華、汪海明、杭州順贏和北斗星通合計向海上鮮增資5000萬元。B輪融資之後,杭州順贏持有海上鮮15.49%的股份。
在此後,杭州順贏繼續跟進了海上鮮的C輪融資、C+輪融資。並且“雷軍系”另一家資本成都楓桐也在2020年通過收購成爲海上鮮的股東。到IPO前,“雷軍系”大約合計持有海上鮮11.04%的股權,是海上鮮第三大股東。
2018年,海上鮮的C輪融資由“卓爾系”作爲領投方,“卓爾系”旗下擁有4家上市公司,其中卓爾智聯(2098.HK)子公司武漢卓爾作爲持股方參與了海上鮮的C輪融資,武漢卓爾以1.17億元取得海上鮮對應股權。
次年,“卓爾系”、“雷軍系”公司連同世界石油巨頭殼牌集團旗下創投公司殼牌資本、國資背景的寧波農商、“阿里系”基金杭州圓景等資本一起對海上鮮進行了1.51億元的C+輪投資。到目前,武漢卓爾以18.21%的持股比例爲海上鮮第二大股東。
前期入股的知名資本方基本都持股到海上鮮遞表港交所,只有北斗星通及子公司在2018年通過股權轉讓完全退出了海上鮮的股東行列。
六輪融資之後,海上鮮資金較爲寬裕。截至2023年末,海上鮮賬面存在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1.91億元,在業務不斷調整期間,公司2021年末有7205.6閒置資金用於購買銀行理財。但在此後,海上鮮出現經營活動現金持續淨流出後,公司購買理財的金額大幅下降,2023年末仍有1096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明明賬面大額資金留存,公司還有閒置資金投資理財,但近三年海上鮮向銀行抵押借款的金額確實大幅增加,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末分別爲3600萬元、7000萬元和1.06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債務約5404萬元,長期債務約5200萬元,均遠遠超過海上鮮一年的淨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