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神作!這部B站寶藏紀錄片,太震撼了!

爲什麼那麼care,

一個小臺灣?

——《何以當歸》

文丨舊故麻袋

最近UP主“食貧道”更新了《南洋大寶薦》,看完才記起來上一期講述寶島臺灣的紀錄片還沒來得及寫,倒也不是事兒太多給忘了,只是一直不知道該如何去寫,因爲多多少少觸及敏感內容,很擔心措辭上有個意外,文章就會被和諧,外加這部分內容確實要說能說的太多了,所以下面的內容我儘量簡明扼要些。

“食貧道”一直以餅叔爲主要介紹人,帶大家一起去看“美食”,爲何美食要打引號,因爲大部分內容其實和美食也沒什麼關係。如果真正要按內容劃分板塊,那麼中東、日本、迦南等地的紀錄應當歸屬於“觀世界”板塊,而從中國美食爲起點的紀錄片則歸屬於“見自己”板塊,一個多月前,“觀自己”板塊迎來了新的省份——臺灣省。

餅叔用一集《臺灣吃飯故事》,講透了爲何我們這麼在乎臺灣?當下的臺灣爲何會是這樣的境地?是什麼讓臺灣成爲了他國拿捏中國的把柄?又是爲何這麼多年臺灣不願意迴歸祖國?

臺灣,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關於它的故事很多,大陸對它的情感也很複雜,一方面懷抱着祖國統一的期盼,一方面又覺得臺灣政府和年輕一代太不識趣,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國家四分五裂,更不想看到那個曾經的遊子成爲其他國家卑躬屈膝的傀儡。它既是我們的鎧甲,也是我們的軟肋。

臺灣是中國的臺灣,是中國的寶島,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島上的民衆逐漸陷入迷茫,這個家“想不想回”、“該不該回”、“要不要回”……

大陸很少有關於臺灣的新聞,但多少都瞭解民進黨在臺灣的布控,特別是近幾年,“臺海問題”一直都是國際輿論的焦點,進退兩難,多數人希望可以通過和平手段讓臺灣迴歸,可偏偏事與願違。

部分臺灣民衆打着“獨立”口號當兒戲,用幼稚天真的思想看未來,想着背靠大樹有恃無恐,特別是被民進黨荼毒的年輕人,在他們的思維模式裡,沒有“同胞”的概念,他們甚至對祖國充滿了不屑,對大陸滿是敵視。

在臺灣成長的年輕人們對大陸或多或少都存在諸多刻板印象,他們不願去追溯中國歷史的厚重感,這些內容在他們眼裡似乎一文不值,對日軍曾經對中國乃至世界的侵略暴行拋之腦後,反倒越來越親日,比起中國歷史的複雜,臺灣當地的學生更喜歡選修世界史和日本史,甚至還有單獨的臺灣史,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啊!

看完食貧道這部臺灣紀錄片《何以當歸》後,心情很複雜,一直到現在都無法平靜。

臺灣,已經不是我們印象中那個清新的臺灣了,如今的臺灣,分化嚴重,政治狂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紐帶和維繫已依靠政治導向,一個家庭的關係也會因爲政治立場不同而變的尷尬和緊張。

政治,在臺灣人看來不再只是嘴上說說的閒談,更像是上升到信仰的邪教。

雖說“餅叔”從美食出發,帶我們感受了一番臺灣美食文化背後的大融合,可事實上,由吃爲切入點,真正講述美食的部分篇幅不到十分之一,更多的是帶我們看到臺灣民衆當下的生活狀態和如今臺灣發生的一系列變化。

餅叔用一個“旁觀者”視角去看這個城市,有的是中立的態度、中立的表達,這是作爲新聞從業者最首要的職業操守,但雖然他在極度剋制自己的情緒,作爲觀衆還是能感受到紀錄片中,隨着採訪的深入,餅叔從一開始的震驚,到後來的不敢置信,到最後只剩無奈。

這種無奈,是貫穿全片的,你能感受到文化衝擊對臺灣的影響有多大,你也能看到一個不負責任的政權對於民衆的荼毒有多嚴重。

在臺灣,年輕人不瞭解中國,不瞭解大陸,所有有關於大陸的信息都是精心包裝的產物,媒體一次次視而不見,成了政權的爪牙,選擇性報道,不尊重事實,誤導大衆,我們可以看到,綠營對年輕人影響的方方面面,他們大肆修改教育課綱,減少中國歷史的存在,模糊中國在年輕人心中的概念,所以臺灣的初高中生,根本不瞭解中國的歷史,甚至連最基礎的知識都不具備,只有簡單的幾章概括。從教育動刀,太可怕了。

也許你會問:家長們看不到嗎?家長們不反映嗎?可家長根本不在意這些,他們更在意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考上優秀的大學。

那些滿腦子“獨立思想”的人就是想讓他們忘了自己是誰,自己從哪裡來,淡化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爲了政治利益,他們不惜讓年輕人忘卻了先輩們曾經付出的血淚,忘卻了家國歸屬感。

最讓人傷感的是,當餅叔問起“噍吧年”、“餘清芳”,很多年輕人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這個“抗日事件”的發生,甚至包括年紀稍長一些的中年人,也同樣對這一事件模糊不清,只有老一輩,對這段歷史還有記憶,這段刺痛的歷史,就這樣在歷史教育中被遺忘了。

臺灣想要的自由,看起來有些可笑,20多個黨派,有口號、有名字的皆能建立黨派,甚至還有“麻將最大黨”,十分諷刺,民進黨爲了能拉攏年輕人,爲了能體現對多元化價值的包容,用彩虹旗及擦邊社團拉票。

可事實上,民衆的生活有改變嗎?沒有,城市裡的物價、房價一直在漲,可島內民衆的工資卻一成不變,城裡的年輕人根本不敢結婚生子。

那麼遠在深山的土著民衆呢?政府根本不管不顧,任由他們自生自滅,橋斷了不給修,沒錢了卻來伐木,這些土著民衆賴以生存的家園,因爲政府的不作爲正在慢慢消逝。

但也有清醒的民衆,這些人瞭解臺灣爲何會是如今這般局面,也明白當下根本改變不了大多數人的思想,只能靠自己的清醒,點醒一個是一個。

在臺灣,你能確切的感受到日本殖民對臺灣的影響之深,小到一道道小吃的名字,大到歷史文化的推崇,我們看到文化紐帶在臺灣的割裂。

那些還堅定認爲自己是中國人的一代,逐漸老去,他們靠語言無法與年輕的一代溝通,更無法產生影響,臺灣就像一葉孤舟,漂浮在海港的中央,風吹雨打,驚濤駭浪,可明明我們可以拉它回家的,它卻偏偏任性呆在原地。

或許很多臺灣民衆都有和最後那位大伯一樣的想法:爲何諾大一箇中國會care一個小小的臺灣?

爲什麼?因爲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統一不是口號,是衆望所歸,我們care的不僅僅是臺灣,是遠離祖國的每一位遊子,是國家主權的統一。

臺灣,當歸!寶島,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