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迷・朝聖地 臺灣漫畫重鎮
位於臺北後火車站、華陰街上一棟四層樓的街角建築,一樓買得到最齊全的臺灣原創圖文作品;二、三樓則是新生代漫畫家養成、孵化創作的空間;四樓是跨域出版漫畫、洽詢版權的大後方。「臺灣漫畫基地」可謂名副其實的臺灣漫畫大本營。(莊坤儒攝)
【圖/文.臺灣光華雜誌】
不管你是不是漫畫迷,造訪北、中、南的臺灣漫畫基地、臺中漫畫博物館、臺南浮生圖像所,你會更認識臺灣,對臺灣感到驚豔。
臺灣漫畫基地 臺漫聖地巡禮
臺漫櫥窗,聖地巡禮
「原來臺灣有這麼多本土漫畫,題材不輸給國外。」臺漫基地產業經理張曉彤指着架上琳瑯滿目的漫畫書說,這是許多踏進臺漫基地的民衆第一個反應。
「一樓的基地書店就像一個櫥窗,告訴大家,臺灣漫畫不論是題材或是類型,就是很多元。」張曉彤說。臺漫基地所在的後火車站商圈,佔地利之便,不少路過的遊客被店內的臺灣漫畫吸引;這裡也是許多國內外同人誌聖地巡禮的一站。
基地書店店長張敏慧指出,許多來自日、美、法、義的漫畫迷或創作者來此挖寶,客人一次採購就是一疊,尤其不少新加坡的客人會事先做好功課,根據一系列書單採購,「不論國籍,對漫迷來說,漫畫真是共通語言。」
張曉彤分享,有次在臺漫基地遇見一位來自埃及的漫畫出版社編輯,希望將女性議題的漫畫出版成阿拉伯文,他採購多本漫畫後還說,想洽購小峱峱《守娘》版權回去翻譯出版。「讓我感到十分神奇,他看重的是臺灣女權、民俗的議題。」
臺灣是自由多元的基地
催生CCC創作平臺、現任文化內容策進院(以下簡稱「文策院」)內容策進處組長溫淳雅認爲,臺灣漫畫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自由,可以處理宗教信仰、BL(和制英文boys’ love簡寫,爲描寫男性間戀愛的創作類型)等議題。
BL不只在講BL,探討的面向越來越複雜。張曉彤舉例,漫畫家HOM的《大城小市》討論多元成家、老人長照的話題,去關照社會現況。又如CCC追漫臺收視長紅的《Day Off》,講的是一位中年喪偶的男性,獨自扶養女兒的社會處境與戀愛的同婚議題。
「如果不是一個性別意識這麼進步的國家,是沒有辦法這麼不着痕跡、又輕鬆的去討論這麼嚴肅的議題。」溫淳雅說,就因爲臺灣自由又多元,纔有土壤來讓它發芽。
張曉彤也認爲,臺灣的BL不只在亞洲,可以說在全世界都走在非常前面。雖然BL漫畫源自日本,但由於臺灣自由度非常高,性別平等指數又是亞洲最高的國家,鼓舞了性別議題創作並且發揮影響力。
張曉彤以去年吸引7,000人次來客數的「BL商業漫畫展」爲例,吸引不少國外出版社的編輯看展,還意外促成日本《BL教科書》作者堀亞紀子,相中臺灣漫畫家Gene,在文策院的促成下,雙方正在合作漫畫的連載,也委託Gene負責《BL教科書》臺灣版的封面。
組成團隊,跨域合作
臺漫基地也兼具爲漫畫家尋找媒合機會,進行跨域合作的任務。「畢竟雙拳難敵四手,」張曉彤舉例說,聯經出版社爲職棒球星出版自傳《證明自己:彭政閔》,找上臺漫基地爲其媒合團隊,由漫畫基地創作營學員、具有天賦的新人漫畫家楊白創作,再介紹資深的漢寶包(本名蕭乃中)老師負責編劇,前尖端出版社副總編咪牙做分鏡指導,此編輯團隊所製作的《一百萬次的揮棒》漫畫,今(2024)年3月在網路漫畫平臺「CCC追漫臺」開始連載,引起很好的迴響。
臺漫基地三樓的創作空間,提供數位繪圖板、LED發光式透寫臺等設備。(莊坤儒攝)
養成基地,迎戰全球競爭
爲何要注重提升產能?背後其實是迎戰全球競爭的考量。溫淳雅舉例,目前已售出九國版權,授權金破百萬元的《Day Off》,因爲有業績,有聲勢,作品數量一直產出,才能在臺灣與全世界打開市佔率。
臺漫基地三樓是一處創作空間,提供數位繪圖板、LED發光式透寫臺等設備。營運經理王心彤指出,基地每年平均開辦40堂課,給想走在這條路上的漫畫家,提升在話劇、劇本、分鏡上技巧的訓練。同時會將國際賽事等資訊公告在社羣平臺上,讓創作者有機會進行國際交流與媒合出版,獲得更多出版機會。
你還在質疑臺灣有漫畫嗎?來訪臺漫基地吧!走進「圈內」,會發現,原來臺灣漫畫很精采。
造訪臺中市西區林森路上一處古樸懷舊的木屋羣,在歷史與歲月的映照下,會讓您解開童年回憶,創造親子共讀的記憶,同時看見臺灣漫畫的現在進行式,這裡是「國家漫畫博物館園區」。(莊坤儒攝)
臺中漫畫博物館 漫畫之所在.回憶之所在
文化觀光新景點
「原來臺中有這樣的地方!」造訪臺中漫博館的旅客不禁發出這樣的讚歎聲。「哇!」的驚歎聲,不足以形容眼前這棵灰白如銀,規模如一幢房舍那麼大的老榕樹。
國家漫畫博物館經過長達六年的選址,最後由前文化部長史哲拍板定案,選定日治時期的刑務所爲館址。讓這處長達十年來以圍籬、藤蔓圍住的歷史文資場域,重新對外開放,揭開神秘的面紗。
「這也是臺中漫博館2023年12月開展以來,近五成的參觀者都是非漫畫迷、親子的原因之一。」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黃淑娥說,美麗的木屋房舍成爲漫博館的活招牌,園區清靜悠閒的氛圍,加上以漫畫、動畫爲主題的策展,成爲全臺一處新的文化觀光景點。
刑務所包括演武場(1937年落成的監獄獄官習武之地)與獄官宿舍羣(1915年興建)。小朋友最喜歡的05展間,是昔日刑務所的公共浴場,現今有互動科技,讓參觀者爲漫畫上色,以及漫畫家卷貓用「泡漫畫」的概念,設計泡湯的長頸鹿、帶着浴巾與小木桶泡澡的卷兔,成爲打卡的熱點。
從小看漫畫長大的黃淑娥認爲,漫畫是常民的記憶,生活的一部分。(莊坤儒攝)
常民記憶中的漫畫
來到臺中漫博館,聽到參觀者驚呼:「你看,你看,這是爸爸細漢時陣的尪仔冊,不像你們現在這麼好命,漫畫都在手機裡。」
「博物館是常民的記憶,生活的一部分。」黃淑娥指出:「我們希望每個年齡層的民衆,來到漫博館都可以找到他那個年代的回憶。」因爲漫畫書之所在,就是回憶之所在。
「從民衆走到哪個漫畫區,可以判別他們的年齡層。」黃淑娥舉例,60、70歲民衆熟悉的老夫子、諸葛四郎、劉興欽《阿三哥與大嬸婆》等漫畫,放在「特藏區」;40…^60歲的民衆對烏龍院、《Young Guns》以及遊素蘭的古裝漫畫《傾國怨伶》都不陌生。《小叮噹》、《七龍珠》、《灌籃高手》、《尼羅河女兒》等日漫陪伴30…^40歲的民衆長大。這些漫畫都可在林森路33號租書店找到。
林森路33號是臺中漫博館的住址,這裡復刻了早期漫畫租書店的氛圍,民衆可以在此輕鬆地看漫畫,並且完全免費。租書店裡有一區標示着「未經合法取得授權的日本漫畫(俗稱盜版漫畫)」,黃淑娥指出,這裡同時也是典藏研究的現場。
她解釋,1966年施行的《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抑制漫畫出版,致使許多出版商用盜版日漫搶市。
漫畫迷必訪的聖地
12號展間收藏了從1950…^2020年的漫畫雜誌,漫畫迷可以從歷史鋪陳看到臺灣漫畫的脈絡,也可以做爲漫畫研究、創作,或是粉絲尋找回憶與追粉之處。展間另一角落的新書展,還會不定期舉辦新書發表會,讓創作者與粉絲互動。
對漫畫迷來說,臺中漫博館的一大亮點是具有深度與廣度的特展。目前展出「葉宏甲百年紀念」是開館的第一炮,2024年正好是創作者葉宏甲100歲冥誕。黃淑娥透露,這個展覽真正的策展人是葉宏甲的公子葉佳龍,他還爲展覽錄製了口述的語音導覽,因爲沒有人像他這麼瞭解葉宏甲。葉佳龍2023年10月26日將父親上萬件的手稿等作品,全數捐給臺中漫博館,此次只展出100件手稿、獎盃等物件。除了平面展覽,還有動畫電影、動畫展,觀衆可以找出不曾曝光的機關設計與人物設定。
臺灣最早的超級英雄就是諸葛四郎,這個屬於50年代的集體記憶,葉佳龍以一元授權給紙風車演出「諸葛四郎」漫畫舞臺劇,目前已近50場的演出。「我們希望諸葛四郎這個IP可以讓更多年輕的一代知道。」黃淑娥說。
想知道葉宏甲在創作諸葛四郎時都聽什麼音樂?「葉宏甲百年紀念」爲什麼展出歌手張艾嘉的〈童年〉專輯,來一趟臺中漫博館就知道了。
周見信(左)與郭乃文均認爲,因爲繪本、漫畫,拓展了各自的生命歷程與觸角。(莊坤儒攝)
臺南浮生圖像所 送給臺灣的禮物
一本漫畫,讓世界認識臺灣
很多漫畫迷利用週五至週日開放日,造訪臺南浮生圖像所,可以親見《來自清水的孩子》作者周見信在作畫,並且在現購的書上索取簽名。
一共四冊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描繪因白色恐怖入獄的蔡焜霖,出獄後創辦了延續臺灣漫畫香火的《王子》兒童雜誌,一生推廣人權教育的故事。
當時正在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研讀的周見信,與老師遊珮芸合作,花了兩年時間,進行文獻資料、圖片和場景形式的考究,2021年出版四集的歷史漫畫。
沒有想到這本書出版後就爆紅,不僅囊括國內各大獎項,2024年還得到法國的「愛彌爾.吉美亞洲文學獎」。目前已售出英、法、日、韓、德、阿拉伯與義大利文七種語言的國際版權,立陶宛的版本正在洽談。
其中,日文版由專門出版文學、哲學書籍的巖波書店發行,上市四個月即創下四刷的佳績。正如同巖波書店的編輯曾告訴腳本作者遊珮芸,看了這套書終於瞭解臺灣從威權到民主的政治轉型,讓人更認識臺灣。
2023年周見信參加法國安古蘭漫畫節時,他特地一一探究讀者買書的動機。
第一是喜歡溫柔的畫風,這類的讀者下手速度快;第二是拜「臺灣」所賜,因爲俄烏戰爭,連帶臺灣成爲歐洲國家政論節目的焦點,這些外國讀者們一開頭總是帶着憂心忡忡的表情問着:「你們還好嗎?」還有許多讀者回饋「臺灣我去過」、「我正準備要去」等熱絡的情誼。
最讓周見信印象深刻的是,三位在歐洲讀視覺設計的黎巴嫩女生,由於黎巴嫩在國際社會的處境與情勢,《來自清水的孩子》激發她們,想爲自己的國家畫一本像清水的孩子這樣的漫畫書,讓世界知道黎巴嫩的故事。
「哇!這本書可以觸動黎巴嫩的讀者。」讓周見信十分震撼。
浮生圖像所除了現場許多圖文創作書籍,還會不定期舉辦繪本等展演。(莊坤儒攝)
南漫漫畫節.重磅登場
《來自清水的孩子》其實是周見信第一本創作的漫畫,「一本漫畫的影響力與擴散力,超乎我的想像。」原本從事版畫、壓克力純藝術與繪本創作的周見信說。
從2013年創作《尋貓啓事》繪本,受到文化部的邀請,周見信與浮生圖像所負責人郭乃文風塵僕僕地從馬來西亞華文書市,到墨西哥瓜達拉哈拉、法國安古蘭漫畫節、日本東京的座談與簽書會、瑞士洛桑漫畫節。郭乃文說:「每到一個現場,大家都非常關注臺灣,我都會遞出我的名片,歡迎讀者到臺灣玩,也一定要造訪浮生圖像所。」
郭乃文與周見信兩人因爲從事美術教育相識至今超過25年,爲了想更多時間從事創作,十年前,郭乃文提案「版條線,花園」,獲選進駐臺南市321巷的藝術聚落,兩人因此從臺北搬到臺南,並且創作以臺南爲主題的繪本。2019年遷至成功大學附近的西竹圍之丘文創園區,不定期舉辦繪本、油畫、漫畫展、講座與戲劇表演。
到各國參加許多有關漫畫的書展與活動,周見信許願臺南也應有一場漫畫節。郭乃文因而向遊走海外漫畫節時認識的漫畫家發出邀請帖,結合全臺唯一的臺南應用科大多媒體動畫系,亦請來指標性人物小莊老師與金漫獎的重磅作者等,2023年舉辦第一屆南漫漫畫節創下口碑,引發今年要再舉辦第二屆的期待與壓力。
郭乃文透露,今年12月會再舉辦第二屆,但不論主題是歷史漫畫或是臺南400,正如周見信創作《來自清水的孩子》的初心──這是送給臺灣的禮物。
臺中國家漫畫博物館12號展間收藏了從1950∼2020年的漫畫雜誌,是漫畫迷尋找回憶與追粉之處。(莊坤儒攝,劉俊良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