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和四大野戰軍輪番交手後得出官方結論:林彪的四野戰鬥力最強

在如今的網絡上,如果拋出“四大野戰軍中哪個戰鬥力最強”,一定是個討論十分激烈的話題。因爲以林彪爲代表的第四野戰軍和以粟裕爲代表的第三野戰軍各自都有大量擁躉。

從指揮藝術上來看,101和502的作戰風格大相徑庭,但是在戰績方面都有獨到之處,爲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

更何況101與502並沒有直接交手的機會,正因如此,三野的粉絲和四野的粉絲各不相讓,爭論曠日持久。

但就在解放戰爭結束後不久的朝鮮戰場,所有四個野戰軍的部隊輪番上陣,和當時號稱世界最強陸軍的美軍真刀真槍地見了真章,來自敵人的評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戰鬥力的高下。

僅從戰例上而言,四大野戰軍各有出彩之處,三野在長津湖一戰打得美軍刻骨銘心,成爲美國陸軍史上“最寒冷的冬天”;

長津湖戰役讓美軍刻骨銘心

二野在上甘嶺一戰成名,僅此一戰就足以名垂青史;後來驍將楊勇指揮抗美援朝最後一仗金城戰役,贏得乾脆利索,也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上首次步、炮、坦協同作戰的戰例。

一野到朝鮮的主要是華北軍區部隊,63軍在鐵原幾乎是單槍匹馬地扛住了氣勢洶洶的4個美軍師和一大堆僕從國部隊,成了拯救整個志願軍的關鍵戰役。

如今隨着《志願軍》系列電影上映,“鐵在燒”的鐵原阻擊戰也成了中國大衆家喻戶曉,軍迷津津樂道的經典。

但無法否認的是,最早入朝和美軍交手打出一系列經典戰例,讓美軍深爲忌憚的還是四野的部隊。

《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這樣寫道:“由林彪指揮的第四野戰軍是最強大的,其第十三集團軍是因爲過去的成就而被授予“鐵軍”稱號的軍隊。第三野戰軍由陳毅指揮,作爲一個整體,它並不特別強大,但它的第九集團軍至少包括一支被認爲是精銳部隊的軍隊。”

沃克表示: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

所謂的“第十三集團軍”即第十三兵團,其所屬的38軍,39軍,40軍,42軍都是四野王牌部隊。入朝前加上炮兵以及高射炮兵,工兵,戰車等特種兵部隊,總人數超過了22萬。

早在東北野戰軍時期,民間就盛傳“林總手下有五隻虎”,指的是1縱、2縱、3縱、4縱和6縱,後來1縱、2縱、3縱整編爲38軍、39軍、40軍,即十三兵團佔了“五虎”中的一大半。

不僅如此,在師一級序列中,當年四野有7個頭等主力師,第十三兵團中就佔了四個,也是一大半。

第十三兵團由鄧華擔任司令員兼政委,韓先楚、洪學智擔任副司令員,這三位也是57位開國上將中排位靠前的,鄧華第7,韓先楚第11,洪學智第20。

而且爲了打好入朝第一戰,當時的新中國爲首批入朝的四野部隊提供了儘可能充裕的物資保障。

鄧華有元帥之才

以39軍爲例,基本做到了師有山炮營,團有步兵炮連和重迫擊炮連,營有重機槍連和中口徑迫擊炮,裝備60mm迫擊炮的步兵連,裝備2-3支衝鋒槍的步兵班,在當時整個解放軍戰鬥序列中堪稱罕見。

雖然十三兵團的“萬國造”裝備和美軍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已經是彼時解放軍裝備水平的巔峰。

在第一次戰役中,主要是第十三兵團的四個軍各一部約7萬人和約13萬當面的“聯合國軍”交戰,他們給美軍造成的震撼是空前的。

美軍自己的戰史記載:1950年10月26日,南朝鮮軍第6師的一個團遠遠超過了其他部隊,抵達了鴨綠江邊的楚山鎮,就在同一時間,南朝鮮軍第2軍團的其他師同非常強大的中國軍隊遭遇了。

“遭到痛擊的部隊並不僅僅陷於大韓民國第1師,大韓民國第6師位於邊境和靠近邊境的各團也同樣陷入了中國人的包圍,幾乎全軍覆沒。”

連夜行軍的志願軍部隊

類似的厄運很快降臨到美國人頭上,11月1日,美軍騎兵第1師所屬第8團在雲山被39軍突襲,儘管騎兵第1師派出第5團前往救援,但依然遭到慘敗,2個團共損失了1800多人。

然而美軍2個團和一些雜七雜八的南朝鮮軍隊在雲山遇到的39軍部隊充其量就是116師一個師,雙方的兵力對比接近1:1,結局卻是美軍遭到慘敗。

這樣的戰果和後來長津湖戰役中第9兵團調集2個師消滅美軍1個團相比,差距還是明顯的。

在差不多同時期的黃草嶺阻擊戰中,志願軍42軍2個師阻擊了三倍於自己的“聯合國軍”,124師堅守陣地13個晝夜,靠血肉之軀擋住了美軍自以爲傲的空中火力和坦克大炮瘋狂進攻。

不同於雲山方向的突襲和圍攻,在東線黃草嶺地區雙方是堂堂正正地擺開陣勢各出全力,裝備遠不如美軍的志願軍硬是沒有讓美軍佔到任何便宜,這讓狂妄自負的美國將軍們感到不可思議。

死守陣地的志願軍

畢竟參加朝鮮戰爭的美國第八集團軍在美軍序列中也是一等一的部隊,在其所屬各師中相當一部分人是志願兵,這些人的戰鬥力比義務兵更強,作戰經驗也更加豐富。

指揮第八集團軍的沃爾頓·沃克將軍是巴頓將軍手下最能打的將領之一,下屬騎兵第1師師長霍巴特·蓋伊少將二戰時期是巴頓將軍的參謀長;

第25師師長威廉·基恩少將是西點軍校的高材生,二戰中曾是佈雷德利上將的參謀長,第2師師長勞倫斯·凱澤少將則是基恩少將在西點軍校的學長。

這些人都不是隻會紙上談兵的庸才,而是經歷過二戰殘酷考驗的宿將,其指揮能力完全對得起當時所處的位置。

他們失敗的最主要原因除了過於自大,還有就是在朝鮮遇到了戰略、戰術和執行力超出自己認知範圍的對手。

穿插中的志願軍

在更後面的三所裡穿插戰中,38軍113師僅僅用了14個小時就在荒僻的山路上前進了70多公里,創造了人類輕步兵靠雙腳能走出的巔峰速度。

我這麼說吧,馬拉松是42公里,精英級選手跑一個馬拉松是4小時,跑完以後要休息3天;而113師的戰士在每個人揹負不少於10公斤裝備的情況下差不多走了1.7個馬拉松,平均1個小時就要走5公里山路,而且是毫不停歇地走14個小時,這已經超出了人類生理的極限。

更何況113師的穿插不是揹着午餐郊遊,在這一路上他們還遭到了南朝鮮、土耳其軍隊的阻擊,並迅速擊潰了敵人。

按照美軍的理解,當年羅馬軍團的標準是在5小時內走完20英里(約32公里),24小時內走完50英里(約80公里)已經是步兵負重行軍的極限。

由於113師先後搶佔了龍源裡、三所裡,美第二十五師、第二師和土耳其旅全部,美騎兵第一師、南朝鮮軍第一師各一部的南逃退路瞬間就被截斷,志願軍這樣突然的閃現讓對方感到猝不及防。

載入史冊的穿插

此時113師的陣地薄到一發子彈都能貫穿,但這麼多“聯合國軍”士兵在重火力的掩護下卻愣是沒有打穿志願軍的防線,只好丟棄了所有重裝備,翻山越嶺向安州方向撤退。

接二連三的慘敗迫使美軍不得不詳細瞭解了當面對手的情況,直到這時他們才瞭解到自己面對的是一些怎樣可怕的對手。

在大致於1980年代成書的《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第三卷中,美軍是這樣敘述四野的:

“林彪指揮的第四野戰軍在1949年中共從國民黨手中奪取對中國大陸控制的重大勝利中佔有突出的地位,他的部分部隊從滿洲一直橫掃到中國南部……第四野戰軍在從滿洲一直打到海南島的所有戰鬥中,從未有過大的失敗。”

在認真研究瞭解放軍的構成之後,美國的學者們作了以下結論:“首先干涉朝鮮戰爭的是中共軍隊最有戰鬥力的第四野戰軍的部隊。”

確實沒有遇到過打法這麼兇的敵人

注意他們說的是“中共軍隊最有戰鬥力的四野的部隊”,而不是“四野最有戰鬥力的部隊”,這兩句話的含義截然不同。

美軍的專家們是清醒的:他們知道貶低對手一文不值充其量只能證明自己也是個菜鳥,敗在如此可怕的軍隊手下才能證明美軍輸得不冤枉。

只能說,當年在朝鮮戰場志願軍的每一支部隊都竭盡自己的全力,並打出了對得起祖國和人民的戰績,但能夠贏得美軍從內心敬畏的,還得是四野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