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披露美軍“神秘”部隊內幕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道 美國新聞週刊》網站5月17日發表題爲《獨家軍方神秘臥底部隊內幕》的文章,作者爲威廉·M·阿金全文摘編如下:

近十年來,五角大樓創建了一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秘密部隊,人數達6萬之多,是中央情報局密探的10倍。這些“秘密”士兵既有軍人身份,也有平民身份。

虛假身份大行其道

世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秘密部隊是五角大樓在過去十年裡創建的。現在約有6萬人屬於這支神秘的部隊,其中許多人以虛假身份低調工作。他們都是一個名爲“減少特徵”的宏大項目的組成部分。

這支部隊的規模是中情局秘密行動人員的10倍以上。他們既執行國內任務,也執行國外任務;既有軍人身份,也有平民身份;既在現實中活動,也在網絡中活動;有時藏身於私人企業和諮詢公司,其中一些公司家喻戶曉。

這種史無前例的轉變使得越來越多的軍人、平民和承包商以虛假身份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秘密特種部隊發展的自然結果,也是美國軍方有意地應對在這個日益透明的世界中旅行和活動時面臨的挑戰

此外,五角大樓網絡戰活動激增,迫使數以千計的間諜以各種虛構的身份開展日常工作。

精心僞裝從不透明

《新聞週刊》關於這個秘密世界的獨家報道是一項爲期兩年的調查的結果。調查結果不僅讓人看到美國軍方一個鮮爲人知的部門,還讓人看到一種完全不受監管的做法。沒有人知道“減少特徵”項目的總體規模。該項目對軍事政策和文化的影響也從未受到審查國會從未就此舉行過聽證會。然而,軍方發展這支龐大的秘密部隊挑戰了美國法律、日內瓦公約、軍事行爲準則和基本問責制度。

在“減少特徵”項目中,大約130傢俬營公司管理着這個新的秘密世界。數十個鮮爲人知和秘密存在的政府機構爲此提供支持,對外發布機密合同,監督不被公開承認的行動。這些公司爲這支秘密部隊服務,每年因此總共獲得超過9億美元的收入。它們的工作包括製造虛假文件;爲化名參與行動的個人支付賬單(和稅款);製造僞裝用品和其他設備以對抗偵測、避免被識別;在中東非洲最偏遠的角落建造隱蔽設施,用於拍攝和監聽

特種作戰部隊佔整個“減少特徵”部隊總人數的一半以上。這些影子戰士在從巴基斯坦到西部非洲的戰區追捕恐怖分子,但也越來越多地在未公開承認的熱點地區開展行動,包括伊朗這類地區的“敵後”。軍事情報專家——情報收集人員、反間諜人員甚至語言學家——構成第二大羣體:數以千計的人員時刻待命,在某種程度的“掩護”下能夠保護自己的真實身份。

大肆刺探網絡情報

成立最晚、發展最快的組織是從不離開鍵盤的秘密軍隊。這些人是技術高超的網絡戰士和情報收集人員。他們在網上使用假身份,利用“非歸因性”和“錯誤歸因”技術,隱藏他們在網上的身份和地點,同時尋找高價值目標,收集所謂的“可公開獲取信息”——甚至參與那些影響和操縱社交媒體的活動。數以百計的人員在國家安全局辦公,或者爲其工作,但在過去五年裡,每個軍事情報單元和特種作戰部隊單元都發展出某種“網絡”行動小組。這些人既負責收集情報,又負責維護自身行動的安全性

在電子時代,“減少特徵”的一項主要任務是掩蓋所有參與秘密行動的組織和人員、甚至汽車和飛機的身份。這種保護工作內容衆多,既要在互聯網上清除可能暴露真實身份的標記,也要植入虛假信息以保護任務和人員。

隨着標準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成爲全球標準,從事“減少特徵”工作的人員還要研究如何欺騙和挫敗入境時的指紋檢查和人臉識別,要確保僞裝身份的特工能夠進入美國並在美國活動,還要操縱官方記錄以確保虛假身份與之相符。

就像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和“真實身份證”是秘密工作的敵人一樣,網絡生活的“數字尾氣”也是如此。

“減少特徵”不僅是反恐戰略的核心,也是五角大樓轉向與俄羅斯等國家展開大國競爭的一部分——這種大國競爭“尚未達到武裝衝突級別”,或者用軍方的話說就是“灰色地帶”的戰爭,位於“和平與衝突的連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