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美兩國均着眼於具有突破性的電動汽車技術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華爾街日報》7月2日文章,原題:中美兩國均着眼於具有突破性的電動汽車技術 中國在動力電池和綠色技術市場上明顯佔據主導地位,一種變革可能正在到來,但中國並未在這個關鍵時刻掉以輕心。

隨着國內電動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中國的電池製造商成爲行業巨頭。韓國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僅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就佔據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一半以上。更爲關鍵的是,中國製造商還主導着電池材料供應鏈。

對於像美國這樣希望同中國在未來汽車和動力技術領域競爭的國家來說,唯一的希望是取得一種科學突破,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元器件重組電池供應鏈。新技術不會取代現有鋰離子電池,但可以提供替代選項。

現在有幾個潛在選項。鈉離子電池看起來最可行,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均已大幅提高相關產能。鈉的一個優點是其儲量遠比鋰更豐富。然而,鈉電池的能量密度較低,可能不適合需要更長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它們可能更適合儲能系統或低端電動汽車。

另一種選項是用硅基陽極代替石墨陽極,從而使電池更輕並能儲存更多電量。日本松下去年表示將從英國初創企業Nexeon購買硅基陽極材料。美國初創企業Group 14也與韓國SK集團建立合資企業。

然而,動力電池領域的“殺手鐗”技術必定是全固態電池,但它們似乎要在幾年後才能到來。它們用固體材料代替液態電解質,不但更安全、充電更快,還能比鋰電池存儲更多電量。美國初創企業QuantumScape和Solid Power已經開始與汽車製造商啓動資格認證過程。與鋰電池相比,固態電池有許多優勢。不過,它們的成本可能也會高得多。

中國並沒有對這個機會採取觀望態度。據中國媒體報道,中國或將投入約60億元用於全固態電池研發。蔚來汽車表示計劃使用半固態電池技術,其中可能仍含有液態電解質。

目前中國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地位依然穩固,但新技術可能會爲西方公司帶來更多可能性。(作者Jacky Wong,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