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縱覽 | 1770億氣候資金,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中國行動(中國環境)

世界氣象組織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期間發佈報告說,2024年有可能成爲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在承受氣候變化帶來嚴重不利影響的同時,還面臨發展、減貧等迫切任務。處在相似的困境和挑戰下,各國攜手走出一條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綠色低碳轉型之路,日漸成爲“全球南方”國家的共識所在。

“我們有責任團結起來、協作創新,共同打造氣候韌性。南南合作作爲一種強大模式,一再展示出發展中國家團結一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力,迫切需要得到落實。”聯合國副秘書長、項目事務署執行主任達席爾瓦在15日舉行的“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高級別論壇上表示。

1770億元,展現中國參與氣候治理大國形象

15日下午,“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發佈《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中國行動》(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據初步統計,2016年以來,中方爲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及動員的氣候資金總額超過1770億元人民幣。

氣候資金是本屆COP的焦點議題之一,各方期待本屆大會能就氣候融資問題取得實質性成果。目前,COP29仍在緊張的談判中,“中國宣佈這一數字,向世界表明了中國態度,即中國始終堅持以負責任大國形象參與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同時嚴格遵守巴黎協定達成的全球共識。”“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首席發展總監張建宇指出。

這也展現出中國在氣候資金談判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張建宇強調,第一是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發達國家應該履行出資義務與責任。第二是促進全球合作,特別是在爭取到2030年,將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增至2023年3倍的阿聯酋共識下推動合作,中國已經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第三,中國從來不擔負自己不應該擔負的責任,但同時也不擺脫自己的責任。

共謀轉型,中國務實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

作爲“全球南方”的一員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是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堅定支持者和務實實踐者。在提供資金和物資支持的同時,中國秉持“授人以漁,自主發展”原則,注重知識、技術、經驗和路徑的傳播轉化。

論壇上,生態環境部與尼日利亞環境部簽署了關於建設萊基低碳示範區的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尼日利亞環境部長拉瓦爾肯定中國在南南合作框架內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合作應對氣候挑戰的巨大潛力。“因爲中國也經歷過這一切,中國有能力在這一領域發揮領導作用。我們也認爲這一協議將在加強尼日利亞和中國之間的關係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

截至2024年10月,中國已與42個發展中國家簽署53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開展近百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累計實施300多期氣候變化相關領域能力建設活動,爲12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1萬餘人培訓名額……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相關發展中國家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升氣候變化適應能力、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協同發展,還爲發展中國家改善當地民生、提升人民福祉提供幫助。

“儘管多邊主義和全球氣候治理面臨新的挑戰,但是在新的綠色低碳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成功經驗,給國際社會帶來了信心和希望。這一成功實踐證明,我們具備團結合作推動轉型的能力,國際合作依然是打破信任赤字,消除立場隔閡,促進協調行動的有力手段。”張建宇表示。

來源|中國環境

記者|方琬夷

編輯|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