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收銀員的AmazonGo,也許不是你想象那樣
摘要: 科幻片中機器人搶走人類工作的情節似乎正在慢慢變成現實。但,這真是的未來的方向嗎?
收銀員的Amazon Go,並不是你想象中的“工作殺手” " width="750" height="500" title="不需要收銀員的Amazon Go,並不是你想象中的“工作殺手” " style="outline: none;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display: block; height: auto; margin: 0px auto;" />
在2016年12月5日,世界電商巨頭亞馬遜宣佈推出革命性線下實體商店,Amazon Go。Amazon Go顛覆傳統便利店、超市的運營模式,使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以及傳感器融合等技術,徹底跳過傳統收銀結帳的過程。
顧客只需下載Amazon Go的APP,在商店入口掃碼成功後,便可進入商店開始購物。Amazon Go的傳感器會計算顧客有效的購物行爲,並在顧客離開商店後,自動根據顧客的消費情況在亞馬遜賬戶上結賬收費。
目前Amazon Go只對亞馬遜內部員工開放。唯一的一家門店設在美國西雅圖,計劃於2017年初對外開放。
Amazon Go即拿即走的購物體驗是前所未有的,無疑會給零售業帶來無比巨大的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收銀員羣體。
紐約郵報將Amazon Go描述爲“下一個工作殺手”。
Amazon Go代表着零售業的一種新形態,也就是自動化的商店。在美國和歐洲早就有不少支持自助結賬的超市,但是像Amazon Go這種即拿即走的購物體驗,目前還沒有公司做到。
科技的迅速發展,已經威脅到科技的創造者——人類本身了。上世紀科幻片中機器人搶走人類工作的情節似乎正在慢慢變成現實。2016年12月20日美國白宮發佈的《人工智能、自動化及經濟報告》就預測:
人工智能及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將釋放美國的經濟潛力。未來10年至20年間,時薪低的工種將受到人工智能技術的衝擊最大。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還受衆多限制,這意味着市場對擁有創造力、抽象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通識性人才需求仍在增加。
不少政府、學者、商業領袖都表示需要對AI的出現和發展提高警惕,這也讓不少人擔心會丟掉手中的飯碗。可是,我們是否太過杞人憂天了。
事實上,我們現在感受到的恐懼和不安,在上世紀便已出現,並引起過社會範圍內的大討論,然而絕大部分“高危”職業,並沒有像預言一樣被機器而取代,而是依然爲社會所需。
在《全能未來史書》The Omni Future Almanac一書中,Robert Weil曾列舉了很多他認爲在21世紀前會被淘汰的職業。儘管相當一部分都被準確預測,但也免不了不少與現實大相徑庭的情況出現。
書中羅列的職業包括:收銀員、乾洗工、銀行櫃檯專員、文員、倉庫管理員、推銷員等 。以硅谷爲首的科技中心大力研發人工智能技術,不免讓大家有種機器人即將代替人力的感覺。不過我們目前仍無須擔心。畢竟在現階段開發的人工智能,更多的是爲了降低勞動成本,而不是完全用機器替代人力。
以Uber爲例,究其根本,不過是調用閒置的交通資源,在方便乘客的同時,也給更多人帶來收益。Uber的崛起反應出的是出勞動力成本的問題。
在國外搭乘Uber比直接打的便宜得多,因爲Uber不需要與平臺上的司機簽署勞動合同,不用給司機購買社會保險,也無需司機承擔勞動風險。這大大降低的成本體現在了價廉的服務上。Uber的出現並不會完全取代出租車司機,這也不是它的初衷。
《全能未來史書》也曾預測商店裡的收銀員會被機器替代。誠然, 不少超市都已經用上了自助付款機。但不管這些機器的自動化程度有多高,作爲管理者的人類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現階段,堤防小偷之類的工作也不是機器能代替的。
不要放鬆警惕,Amazon Go的確會帶走一部分工作
“Amazon Go不僅僅只是降低了勞動成本,它是顛覆性的。它會奪去工作,我覺得這是我們無法阻止的一個進程,”《機器的崛起:科技以及未來失業的威脅》的作者福特說道,“這是資本主義的特性,也就是不斷地提高效率較低成本。”
Amazon Go所代表的新商店概念,跳過了收銀的過程,不可避免地威脅到爲數不少的零售業收銀員羣體。即便Amazon Go的開發初衷不是代替人力,其提高效率的功能,會讓一些“多餘”的職員失業。
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表明,目前美國有近一百萬人在超市從事收銀員工作,零售業一共有340萬人從事收銀工作,要知道,美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也只有接近四百萬人而已。若這麼大一個羣體的生計受到威脅,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除了Amazon Go涉及的零售業外,人工智能技術也開始在其他行業對就業產生威脅:
快餐品牌如麥當勞推出了自助點餐設備,在中國北京,我們已不難看見顧客自行在自助點餐機點餐;
沃爾瑪在嘗試使用無人機來清點倉庫的庫存;
亞馬遜正實驗利用無人機派送貨物;
Alphabet的子公司Waymo正在開發自動駕駛小貨車;
億萬富翁、全球“技術領域”投資之王維諾德•科斯拉說IT部門80%的工作可以由AI系統代替;
在醫學領域,IBM的沃森提出的治療方案計劃和90%的腫瘤學家提出的建議吻合。
種種跡象表明:自動化大潮正逐漸到來,不少工作崗位面臨着不可避免的被淘汰的風險。
“我部分持樂觀態度的同事也開始擔心某些羣體會被時代落下,” 奇點大學的CEO羅博•尼爾說道,“歷史正不斷重演,人類一直在進步,而工作內容也在不停地變化。” 奇點大學爲了迎接電腦優於人腦的時代而建立,致力於培養未來科學家。
“與之前不同的是,現在的發展瞬息萬變,以一種指數增長的速度在變化。”
人工智能和自動化將會淘汰一部分工作,這是不爭的事實,而我們現在需要關心的是,科技的發展是否能夠孕育出足夠多的工作機會,以適應人工智能淘汰工作機會的速度。
能夠被自動化的工作終究都會被自動化。對人類勞動力依賴程度較低的工作,如流水線生產,最終都將被機器代替完成。這是經濟會做出的最終選擇。
如配鑰匙的鎖匠,現在也逐漸被及其替代;在法律事務所,整理檔案文件的人在被管理軟件代替;IBM 的沃森正在變得越來越聰明,它也在替代着研究員,因爲它能讀編所有它能讀到的研究報告。所以,在恐懼人工智能會替代我們的時候,我們更多應該想想:人類到底能做什麼是機器做不到的?
人類+機器,或許是最優選擇
我們還不能簡單地就Amazon Go 會對收銀員羣體造成多大影響給出一個定論。亞馬遜只是剛剛開始測試這個新商店,短時間內,Amazon Go 的這運行模式不可能在整個美國進行推廣。
收銀相關的自動化並不是一個新興事物。自動收銀臺的存在已經有二十年了,只是還沒有變成一個主流常態罷了。畢竟在面對發現和阻止盜竊行爲和其他的一些突發事件上,就現有的技術,機器還是遠比不上人類的。
麥當勞推出的自動點餐機亦是如此,尚不能完全替代收銀員,而是作爲一個分流點,緩解人多點餐時間長的情況。它更多的是一個優化,用於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不是一個替代方案。
從這個角度看,亞馬遜爲即拿即走的購物體驗開發的這一套技術,也是對購物體驗的一次優化。和沃爾瑪僱傭更多的收銀員開更多的收銀臺本質一樣,都是爲了讓顧客不用花過多的時間在排隊結賬上。
在其他行業我們也目睹了自動化的發展,而我們對他們的預測往往是不準確的。
拿自動提款機舉例,在 ATM 誕生之前,我們需要一個銀行專員,讓他幫你走程序,把錢取出來。在 ATM 把“幫取錢”這一人工職能淘汰時,它也加速了銀行的發展,讓各大銀行建了更多的支行,而現在的情況就是銀行的員工並沒有減少,反而因此得到了增長,只是每一家銀行所需的員工變少了而已。
自動化會將一線員工的工作,逐漸向銷售這一職能進行轉變。銷售需要互動交流,這是機器無法比擬的,也是人類擁有絕對的優勢。
根據美國勞動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5年間,有互動元素的工作機會增長了一億,流水線式的工作機會則被淘汰了三百萬。從這一角度來看,科技的發展,或者說自動化,催生了更多的工作崗位,甚至比淘汰掉的工作崗位要多得多。
例如我們上面提到的銀行櫃員,現在他們的工作是處理信用卡業務、銀行從屬賬戶、還有貸款業務等。紐約的地鐵系統也用600臺自助購票機來替代人工售票,但地鐵管理人員仍是隻增不減。
我們現在轉回來看 Amazon Go 這一被稱作爲工作殺手的新商店形態,不去看它那神奇的自動化技術,看它的運營,不難發現,它的人類員工數量其實比同規模的便利店還要多。
Amazon Go 和一家普通的7-11差不多大,而一家7-11往往就只有兩個員工,一個負責收銀,一個幫顧客裝食物,而 Amazon Go需要一個廚師團隊來準備外帶食物的,因爲它的定位是爲高端顧客服務,而這些顧客想要購買的是新鮮製作的食物。
毋庸置疑,收銀員這一職業將會隨着自動化的發展,逐漸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但萬幸的是,美國的340萬收銀員並不會一夜之間就失去他們的生計。
自動化會帶動行業的發展,更有可能創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從而促使收銀員能轉型去從事更需要人力的工作。
有趣的是,亞馬遜在不久前對外宣佈,將在美國增加十萬個包括軟件開發和倉庫管理等在內的工作崗位通過加大對物流的投入,給用戶帶來更快速的物流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