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武器化”加速全球“去美元化”

來源:海外網

近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進行今年以來第四次加息,引發全球多國連鎖反應,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盪。爲應對美國貨幣政策和美國濫用金融霸權帶來的巨大沖擊,世界多國積極探索“去美元化”路徑。專家分析指出,全球“去美元化”趨勢由來已久。當前,美國將美元“武器化”的行爲,正在一步步損害美元信用,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趨勢。

“繞過美元”應對美元升值

7月27日,美聯儲宣佈加息7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到2.25%至2.5%之間。這是美聯儲今年以來第四次加息,也是連續第二次加息75個基點。今年以來,美國結束超寬鬆貨幣政策,接連加息、不斷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不僅加大了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連鎖反應,許多國家面臨通脹高企、外債攀升、資本外逃等一系列問題。

數據顯示,以色列今年7月的年化通脹率達5.2%,創下2008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埃及7月份年化通脹率達13.6%,是2019年5月以來最高水平。突尼斯6月份年化通脹率飆升至1991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土耳其里拉對美元匯率8月份跌至約18:1,與一年前相比貶值超過一半。

爲應對美國貨幣政策對本國經濟帶來的巨大沖擊,世界多國開始探索在國際貿易中使用雙邊和多邊貨幣協議結算交易,推進外匯儲備多元化,減持美債,通過多種方式“去美元化”。

美國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逼迫俄羅斯啓動“去美元化”舉措。4月1日起,俄羅斯向“不友好”國家和地區供應天然氣時改用盧布結算。6月,俄羅斯在金磚國家相關會議上提出,正在推進基於金磚國家一籃子貨幣的儲備貨幣開發工作。

在歐洲,提升歐元國際地位一直是歐盟的重要目標,歐盟此前就已開始“去美元化”嘗試。早在2019年年初,德國、英國、法國3國創立“貿易互換支持工具”(INSTEX)系統,以幫助歐洲企業繞過美元結算,開展和伊朗的相關貿易。此後,俄羅斯也加入該系統。同年11月,比利時、丹麥、芬蘭、挪威、荷蘭和瑞典6國加入該系統。目前,已有14個歐盟國家加入INSTEX,並且完成首筆交易。

在亞洲地區,7月,印度央行推出國際貿易的盧比結算機制;東盟五大經濟體7月達成共識,計劃成立區域集成支付網絡,以繞過美元直接進行外匯結算。

在中東地區,伊朗外匯市場啓動伊朗里亞爾/俄羅斯盧布貨幣交易,俄方表示,將逐步在與伊朗的貿易中放棄使用美元;土耳其正與俄羅斯協商雙邊貨幣協議,內容包括土耳其用盧布購買俄羅斯能源,並接受俄羅斯遊客在土耳其使用盧布消費等;以色列央行今年開始將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並計劃將美元在其外匯儲備中的比例由66.5%降至61%;埃及央行今年一季度新購買44噸黃金,使得該國黃金儲備增加了54%。

與此同時,許多國家大量拋售美債。美國財政部最新公佈的國際資本報告(TIC)顯示,作爲美國第一大海外債權國,日本6月之前連續3個月減持美債。第三大美債持有國英國6月份減持191億美元至6154億美元。今年5月,愛爾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等美債前十大持有國紛紛拋售美債。美國商業電視頻道報道稱:“美聯儲爲控制通脹而採取的快速加息措施,已經令美債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佈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報告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央行國際儲備中的市場份額,從上一季度的59.15%降至58.81%,創下26年以來的新低。

“去美元化”漸成趨勢

據美國《國會山報》報道,在美國製裁俄羅斯之後,很多國家對繼續使用美元進行國際貿易結算產生疑慮,其中就包括金磚國家,而這些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的24%以上。俄烏衝突爆發後,爲摧毀俄羅斯經濟,美國等西方國家將莫斯科踢出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美國將美元“武器化”的舉措,引發多國警惕。

“俄烏衝突發生後,美國對俄羅斯發動前所未有的金融制裁,是引發全球‘去美元化’趨勢的直接原因之一。俄烏衝突既是地緣之爭,也是‘幣緣’之爭——美國沒收俄羅斯相關海外資產,凍結其主權財富基金,將俄主要銀行踢出SWIFT等,實際是在金融層面大肆掠奪俄羅斯國家財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張茉楠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美國對俄製裁帶來的系列連鎖反應再一次證明,美國無論是對某個國家直接動用金融制裁,還是由於對某個國家的金融制裁導致其他國家面臨次級制裁,都將對相關國家造成巨大沖擊。美國的金融制裁改變了以往國際金融市場的運作邏輯,國際金融市場不再遵循中立原則,主權國家擁有的財產不再不可侵犯;美國可以將美元作爲任意制裁他國的武器,美元甚至可能成爲“高風險”的國際結算工具。長期看,這對美元的國際公信力造成了嚴重損害。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樑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全球“去美元化”趨勢由來已久。一方面,長期以來,一些國家面臨美國製裁,不得已需要尋求以美元之外的結算方式進行經貿活動,探索使用本國貨幣進行國際貿易結算。俄烏衝突發生後,這一現象更爲明顯。另一方面,近年來,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體量不斷上升,全球經濟重心在逐步發生變化,歐元、日元、人民幣等貨幣的影響力有所提升,全球貨幣體系逐步呈現多元化趨勢。此外,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貨幣政策在量化寬鬆與收緊間不斷調整反覆,美元幣值隨之不斷波動。作爲全球主要結算和儲備貨幣,美元幣值不穩定增加了非美貨幣國家使用美元進行國際結算的風險,對這些國家的經濟利益和穩定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近期美聯儲接連提高利率,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流問題凸顯,很多國家被動提高本國利率,以應對美元加息潮,穩定本國金融市場,但這會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

美國正在“摧毀”美元

據彭博社報道,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幾位專家認爲,美元作爲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仍然相當穩固,“全球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與之匹敵”。

儘管如此,美元信用的不斷削弱還是引發美國業內人士擔憂。美國密蘇里大學經濟學教授哈德森分析,美聯儲近期持續收緊貨幣政策,加上石油和食品價格上漲,可能使一些發展中國家破產,迫使它們向美國投資者出售公共資產。美國正在通過美聯儲實施使發展中國家破產的貨幣政策。美國專欄作家弗麗達·吉蒂斯認爲,美國的貨幣政策正給其他已遭受連續打擊的經濟體及其民衆製造新的問題。

“美國是美元國際地位的最大破壞者,美國的制裁大棒正在嚴重損害美元信用。”張茉楠認爲,美國任意進行金融制裁、推行極限施壓,加劇美元信用的減弱趨勢,刺激了全球多國推動貨幣體系多元化的進程。影響更爲深遠的是,貨幣循環的背後是全球產業循環,原本的“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全球貨幣循環遭到破壞。美元體系是由兩個大循環實現的:一個循環是,中東等石油生產國在能源貿易中以美元結算,並將石油收益投資於美國政府債券,實現“美元—石油美元”的循環;另一循環是,全球主要商品貿易大國,如中國、日本等國家將商品貿易盈餘所取得的收益投資於美國金融市場,實現“美元—商品美元”的循環。如今,支撐美元體系的這兩大貨幣循環正在發生改變。一方面,隨着近年來美國能源獨立戰略的推進,美國正從全球最主要的石油進口國轉變爲石油淨出口國,美國對中東等石油輸出國能源依賴的降低,一定程度上推動中東國家尋找新的能源買家,實現出口多元化。另一方面,美國一意孤行推動與中國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脫鉤”“斷鏈”,中國商品貿易盈餘投資美國金融市場也將趨勢性放緩。上述變化將改變“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的貨幣循環流向,不僅影響着全球貨幣體系的循環結構,更對全球金融體系和格局的改變造成深遠影響。

樑斯分析,二戰後,美國經濟體量的全球佔比長期保持在較高水平,美元也成爲最主要的國際儲備和結算貨幣,並逐漸確立一家獨大的“霸主”地位。目前,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各國央行外匯儲備、全球債務計價以及全球資金流動中的佔比仍處於絕對優勢,雖然近年來地位有所下降,但其“霸主”地位短時間內難以撼動。“去美元化”趨勢與全球政經格局演變的關係非常密切。未來,“去美元化”可能伴隨全球政經格局的演變緩慢波動進行,這一趨勢會長期存在。

“儘管目前美元仍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據霸權地位,但全球‘去美元化’已成爲不可逆的趨勢,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格局正在逐漸形成。”張茉楠認爲,一方面,歐元作爲全球第二大貨幣,儘管今年以來在地緣政治、能源危機下遭遇重創,但依舊是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標誌,歐盟不會改變捍衛歐元的決心,歐元與美元的博弈還會繼續。另一方面,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當前,人民幣已經成爲全球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第四大支付貨幣、第五大儲備貨幣。隨着中國不斷擴大金融市場,擴大資本賬戶下的開放、境外人民幣資產多元化、加快建立人民幣計算支付清算系統網絡,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將不斷增強。例如,中國已經在RCEP的15個國家建立了7個海外人民幣離岸中心。這些變化將加速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記者 高 喬)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年09月03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