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運動反應過度? 法老牌女星公開信遭撻伐

圖文/鏡週刊

多名受害者勇敢出面指控美國好萊塢重量級人士利用權勢性騷擾或性侵的事件,在去年掀起了風暴。甫落幕的金球獎典禮上,獲終身成就獎的歐普拉義正辭嚴的致詞,向影壇力抗性騷擾的女性男性表達敬意,成了這次典禮的亮點之一。

不過,法國老牌女星凱薩琳丹妮芙領銜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反倒是支持男性有「騷擾女性」的自由,她認爲近來性騷擾的相關醜聞已經矯枉過正,是新一波清教徒式的」思潮

由法國影后凱薩琳丹妮芙在內的一百名女性臉書的公開信中,批評從去年開始,在社羣網路掀起的#MeToo(我也是受害者)的行動帶動的是新一波「清教徒式的淨化」。

這封公開信也立刻引發了一些法國女性主義者的撻伐,批評這封信的連署人刻意淡化性暴力的危害。

這封公開信由法國女性作家、演員和學界人士連署,刊登於1月9日的法國《世界報》。

公開信上說:「強暴是犯罪,但試圖誘惑並不是,不管手法如何糾纏不休或如何笨拙」。並認爲「男人的展獻殷勤」不該被當成是「沙豬發動攻擊」。

信中也提到:「男人受到一體適用的懲罰,只不過碰了某人的膝蓋或是偷偷親吻某人就得丟掉工作。」這顯然暗指的是去年11月英國國防大臣法隆的「鹹豬手」的事件,他因爲將手放在一名女記者的膝蓋上而辭職下臺。

她們認爲如今社會瀰漫新的「清教徒主義」,在這種氣氛下,女性被塑造成了一再受害而抗拒無力的角色。

她們說,雖然發聲指控一些男性的濫用權力有其正當性和必要性,但是持續的批判已經到氾濫失控的程度。「身爲女性我們,我們無法認同這種類型的女性主義,它已不只是譴責濫權,同時是對男性和性慾採取仇恨的態度。」這不僅不是賦予女性權力,反倒是爲「性自由的敵人、宗教極端主義者、最糟糕的反動派」來效命

在信的結論裡,作者們也談到了女性「把自己當成受害者」(self-victimization)的概念,並呼籲女性接受自由所必然帶來的風險。她們說:「可能侵犯女性身體的事件,並不必然侵犯女性的尊嚴,而且不管事件多麼嚴重,也不應該讓她成了永遠的受害者。」「我們內在的自由是不可侵犯的。而我們珍視的自由並非沒有風險或責任。」

連署人的一百位女性當中,最具知名度的,是昔日法國女神偶像,曾獲凱薩獎影后等諸多榮銜的凱薩琳丹妮芙。

這位七十四歲的女星去年就對於社羣媒體發起的「#MeToo運動——公開羞辱性騷擾的男性——表示不以爲然,批評它是「反應過度」。 」(在法國也有相對應的運動#balancetonporc,"balance ton porc"大致意思是「揪出你的豬」。) 在過去,她也曾爲涉及性侵未成年少女的知名導演波蘭斯基公開辯護。

其他連署的99人包括了幾位法國的女性記者、作家和影星,例如以《凱薩琳性愛自傳》成爲知名暢銷作家的凱薩琳米雷(Catherine Millet)。不過大部分的連署者並非著名的公衆人物。

這封聯署在法國引發了辯論。三十名女性主義者在星期三發表聯合聲明,指控凱薩琳丹妮芙和其他連署人是試圖粉飾韋恩斯坦等人涉及的性暴力、嘲弄性暴力的受害者。

聲明中說,聯署公開信的人可以混淆了「以尊重和愉悅爲基礎的誘惑」和「性暴力」之間的區分。她們說:「性暴力並不是『強烈版的調情』,所謂誘惑是指平等相待,尊重對方意欲。」「而性暴力則是將對方當成任你處置的物品,不在意對方是否願意或認可。」

曾經對韋恩斯坦提出性侵指控的美國女星Asia Argento,在推特上更提出措詞激烈的指控:

不過BBC報導也提到,這封公開信引發的風波在法國並沒有登上報紙頭版、或成爲社羣媒體最熱烈議論的話題。部分原因或許是檢舉和公開性騷擾的爭議,在法國已經延燒了好幾個月。

這場爭議也牽扯到女性主義者本身的世代差異。年紀較長的世代,認爲類似#MeToo的運動,正威脅六零年代性解放運動達成的成就,而較年輕世代則把對抗性騷擾當成是爭取女權的最新戰場。

參考資料:BBC、New Yorker、Guardian

更多鏡週刊報導【2017國際回顧】社媒推動 全球性騷案「打破沉默者」大反撲【全文】性騷製片政媒通吃 好萊塢共犯結構現形是兄弟才挺你 矽谷性別歧視案凸顯科研權力中心沙文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