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來看看首都高校心理專家給大學生開出的“心理處方”!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衝擊,每個人不可避免的產生擔憂、害怕、焦慮、恐慌等應激反應。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突發疫情下人們的反應?如何調整心態理性應對疫情帶來的心理衝擊呢?

昨日,小編大家聊了聊新型肺炎時期孩子的心理防護不能缺席。同樣,大學生的心理防護也值得我們關注,來看看首都高校心理專家怎麼說。

首都高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專家組對大學生提出如下建議:

認識“疫情”發生後的應激反應

1.焦慮不安。因爲疾病傳播源的隱蔽性,面對病毒感染的不確定性,當人們不知如何有效防範的時候,就會感到緊張、擔心、不知所措。

2.敏感多疑。對有關新聞報道十分關注,對自己的生理變化十分敏感,時常會懷疑自己身體的某種不適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3.恐懼無助。當被認爲是疑似感染者或者被確診爲感染者後,會真切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脅而感到害怕、孤獨、無助。

4.憤怒抱怨。當無法儘快擺脫恐懼和威脅,有的人會對自己身處境遇表達不滿,對某些社會現實加以指責。

5.悲傷抑鬱。當人必須面對嚴酷的現實情境或者巨大的喪失時,會很難過、傷心、沮喪、消沉等,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時而更容易哭泣。

6.認知過度。更易關注負面信息,誇大嚴重後果和低估自己應對能力的傾向,感覺記憶力下降、腦子不好使、注意力難以集中等。

7.軀體不適。有些人出現心慌、腸胃功能紊亂、失眠,食慾差,無明確原因的身體疼痛多汗發冷肌肉緊張及發抖,頭痛胸痛胸悶,手足無措,坐立不安等。

掌握“疫情”發生後的心理應對措施

當疫情引起人們的認知、行爲、情緒和生理變化時,大家不用擔心,這是人們遭遇重大危機事件的應激反應,是正常的。當然,也可嘗試以下措施緩解壓力,照顧好自己的身心

1.覺察當下。在心裡或大聲對自己說,STOP,停下,覺察一下,發生了什麼,自己都有什麼變化,這些變化對自己產生了哪些影響,這些影響到底有多大。慢下來覺察有助於緩解焦慮。

2.接納變化。在疫情中會發生的這些變化是正常的,這是身體爲應對壓力的信號。所以,接納這些信號和變化,不要排斥和拒絕。嘗試接納是克服恐慌的開始。

3.保持能量。嘗試以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儘可能讓自己多休息;保證飲食合理營養豐富;照顧好自我的身體狀態,提升身體的免疫力。身體有力量是健康的標誌之一。

4.合理宣泄。適當戶內運動增強體質和免疫力;聽聽音樂,寫寫日記。或者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煩惱和焦慮,然後把這張紙撕掉。釋放多餘的負能量讓自己心裡爽起來。

5.相互陪伴。多和家人溝通、分享感受。也可以通過電話微信同學、朋友多互相交流,彼此安慰,相互鼓勵,相互支持。在陪伴中找到相互支持的力量。

6.呼吸放鬆。在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裡,有意識地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放鬆身體的各個部位。做深呼吸再加自我暗示,吸氣體會身體充滿了能量,呼氣時暗示把體內很多煩惱、雜質排出體外。暫時的身體放鬆也有利於心理減負。

7.爲所當爲。重新計劃一下在這個特殊時期自己可以做的事,可以讀自己過去想讀而未讀的書,看一直想看而未看的電影電視劇,在家舉舉啞鈴健健身,整理一下家裡的物品,或者規劃一下自己新一年的生活,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有事可幹會減少過度關注疫情信息對自己的負面影響

8.尋求幫助。要記住,自己永遠不是孤單一人面對疫情。如果嘗試了上述方法還不能排解自己的情緒時,一定要及時向學校心理中心等機構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瞭解“疫情”發生後的專業求助信息

(部分心理熱線,整理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