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不對等 員工IP與公司IP必有一戰

6月26日晚間,華熙生物不點名迴應前員工枝繁繁。針對後者連日來對公司“職場霸凌”的控訴,華熙生物給出“做一吹十、炒作個人IP”的激烈反擊。

按照枝繁繁的說法,自己曾是華熙生物子品牌誇迪的主理人。華熙生物堅決否認,“任何品牌從未基於個人形象和個人能力得以發展”。雙方都有訴諸司法程序的動念,真相的子彈還要飛一會兒。

在員工IP與公司IP博弈的長篇故事裡,孟羽童、董宇輝……或主動(確有分歧)或被動(引發輿情),總有新戲碼。

千里馬遇伯樂的另一面,怎麼就變成了一定要過的一道門檻?邁過去的,還能相濡以沫;解不了心結的,甚至不能相忘於江湖。

所以,回望格力董明珠對孟羽童的久久不能釋懷,董宇輝(與輝同行)和俞敏洪(東方甄選)在粉絲語境裡的“不是一路人”,一切顯得見怪不怪。

員工IP與公司IP的必有一戰,是個體與集體名利不對等的矛盾外顯。跨過這道門檻的難度係數極高,IP越大波瀾越大,能用時間換空間已屬不易,妄圖悄咪咪內部解決更是可遇不可求,只能放到外力環境下經歷更多風雨。

員工IP的崛起是新媒體趨勢下企業品牌策略的創新,企業培養具有個人魅力和專業能力的員工成爲網紅IP,通過人(員工IP)與人(消費者)的情感連接,打通企業品牌知名度、美譽度與消費者的忠實度連接,是“愛屋及烏”最好的寫照。

企業往往忽略,打造員工IP的過程是快速膨脹的過程,是名和利平衡能力跟不上步伐的過程。即便網紅員工自己不提要求,粉絲羣體的悠悠之口擋都擋不住。

員工IP帶來的關注度,對企業而言是寶貴財富,但當形成員工IP價值高於企業IP的認知力場時,即便這個認知存在假象,員工IP與企業IP的疏離終難避免。“單飛比給老闆打工強多了”,微博、抖音、小紅書等新媒介渠道的風靡,指數級放大了這種疏離感。

傳統環境下的優秀員工討要“升職加薪”,極端情況是離職和競業爭議,是訴訟題和算術題。而在新媒介環境下,員工IP企業IP一旦對壘,彼此先要爭奪評論區,誇張到不用親自書寫“小作文”。

業務主導權、團隊協作性、商業保密性,簡單看似兩個主體薪資待遇的談判,背後是整個組織架構和企業文化的洗禮。需要警惕的是,不同員工IP正是因爲不同風格締造了影響力,整齊劃一和一以貫之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無法適用。

圍觀者喜歡看到簡單操作,但能用錢來解決的問題,往往不是問題。員工IP與企業IP的必有一戰,是個真正的難題。

北京商報評論員 張緒旺